全力打造京津冀首选颐养幸福城市

2024年05月24日

□闫海芳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老年人的当下需求,也是年轻人的未来需要。今年初,省委书记倪岳峰到保定调研时,结合保定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以及60岁以上老人口占全市总人口22.02%的实际情况,提到:“发展康养产业是我们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的具体抓手”。保定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京津冀首选颐养幸福城市,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厘清养老事业中家庭、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家庭、市场和政府协同发力,三方责任缺一不可,我们需清晰界定主体的责任边界,各自定位,共同行动,以此确保各司其职。

首先,发挥好家庭的主力作用。百善孝为先,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以达到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养老照护能力有效增强的发展目标。

其次,发挥好市场的主流作用。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行规模化经营,以发展银发经济来契机,加快养老服务与相关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增进老年人福祉,确保老年人可以安享幸福晚年。

再次,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养老服务属于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政府在兜底性养老服务方面和普惠性养老服务方面承担主要的供给责任,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

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首先,持续加大政策法规支持力度,优化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精准编制保定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专项规划;出台地方性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方案,以法治来守护“夕阳红”。

其次,通过整合医疗、信息资源,打破壁垒,推进医养深度结合,形成养老服务合力;构建长短托相结合、日间照料与上门服务相衔接的服务格局;提高社会群体对“时间银行”养老服务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参与度等方式,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

再次,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通过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老年人开展互助养老,提升内生动力;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建设集会客厅、厨餐厅、多功能厅、咨询室、卫浴室、康复室、健身室、棋牌室、阅览室于一体的区域性老年服务中心,来逐步实现老年人‘就地、就近、就亲、就熟、就便’颐养天年。

把握机遇,补齐短板,提质增效

打造京津冀首选颐养幸福城市,需对标京津,正确把握保定自身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康养资源日趋丰富、养老产业基础扎实以及发展环境宽松优良的机遇与优势,同时针对高端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以及缺乏与京津的深入对接等问题,增强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品质化建设,占领养老市场高地,共同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给予财政补贴和奖励;同时积极筹建长期护理险制度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以智慧赋能推动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培育康养产业新质生产力,将智慧养老融入到养老产业中,建设智慧康养平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以2024年年初我国首个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综合性文件《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行动指南,从拓宽渠道、提升素质等方面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以“同质同标”为原则,从出台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互认政策、建立与环京周边地区结对共建机制等方面,深化与北京、天津等地对接,使保定成为京津大规模养老需求外溢的最佳承载地,加快打造京津冀首选颐养幸福城市的步伐。

(作者单位:中共保定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