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助力保定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08月13日

□尹 士 赵 铮

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和“双碳”行动的内在要求。我市作为河北省唯一入选“2023-2025年度创新驱动示范市”试点城市,要积极应对挑战和机遇,高质量推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产业,助力保定乡村产业振兴。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保定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产业,是保定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要大力发展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产业,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要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个产业链竞争力。要加强农村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降低新能源产业投资门槛和经营成本,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加强农村新能源队伍建设,助力保定乡村人才振兴。加强农村新能源队伍建设,是保定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基础支撑。要重视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吸引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到农村新能源领域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与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新能源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为农村新能源产业注入新鲜血液。要建立健全农村新能源人才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鼓励从业人员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认证考试,提高职业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

弘扬农村新能源发展理念,助力保定乡村文化振兴。弘扬农村新能源发展理念,是保定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新能源发展理念宣传力度,举办新能源知识讲座、展览、宣传周等活动,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要挖掘新能源与乡村文化结合点,打造具有保定特色新能源文化品牌,举办新能源文化节、绿色节能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展示新能源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应用成果,提升乡村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加强新能源发展理念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将新能源发展理念融入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

创新农村新能源发展模式,助力保定乡村生态振兴。创新农村新能源发展模式,是保定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发展路径。要推动新能源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农业生产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支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要探索新能源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开发太阳能小镇、风能观光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和繁荣。要鼓励和支持农村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发挥曲阳村级光伏电站和屋顶光伏,阜平龙泉关镇太阳能光热及超低耗能生态民居建筑等项目优势,大力推广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项目。

提高农村新能源基层工作质量,助力保定乡村组织振兴。提高农村能源基层工作质量,是保定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核心载体。要加强农村能源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能源工作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能源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过程,增强农民参与感和获得感。要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能源互助组织等基层组织,确保各项能源政策、规划和项目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提升农村能源基层服务水平。要开展能源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对新能源认知度,建立健全能源使用、投诉及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农民在能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面对农村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保定要继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发展的“保定模式”,助力保定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