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问题设计”策略做好高中地理教学

2024年08月13日

□马伟娜

问题教学是高中地理课堂上常用的手段,可以将学生置入到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去,让学生主动探索未知内容,或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发现、思考、探索并解决问题的动态生成过程。通过合理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提高对问题教学的重视程度,丰富问题设计的方式方法,保证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地理素养的持续发展。

要创设形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主题和内容来设计问题,创设出形象化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心理,形成丰富感官体验。学习应当是学生自发进行建构的过程,而这种建构需要以一定的情境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使其结合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新的地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知识形成长期记忆,并且容易将知识迁移到其它问题情境中。这就要求教师了解高中生的认知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要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保持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生活化的问题可以揭示地理知识的现实价值,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如果教师仅是根据课本内容设计问题,会导致问题的抽象性较强,学生理解难度较高,思维也容易被限制在课本当中。联系生活可以为问题的思考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引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经历的联想,而不是局限在课本的理论文字当中,对于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要设计实践探究问题,深化学生学习体验。地理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地理实践力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之一。因此,教师要适当设计一些实践探究性问题,不仅要学生从理论层次去推测和猜想,还要通过实践活动去调查和验证,为问题的解答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相比于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切身感受地理知识的价值与作用,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方法,提高开展研究性活动的能力。

总之,问题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创设出形象化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问题,并适时地设计一些实践探究性的问题活动,用问题串联地理知识点,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启发作用,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获取地理知识,锻炼综合能力,实现地理素养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保定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