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8日
12月4日,易县西山北镇松山村村民正在晾晒红薯干。 赵琪 摄
保定日报讯(通讯员李霞光)12月4日,走进易县西山北镇松山村,一股香甜的红薯味儿扑鼻而来。村民田雨和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加工晾晒红薯干。
优质的红薯干离不开乡村人代代相传的老手艺。清洗、蒸煮、去皮,三蒸三晒……不起眼的红薯经过天然晾晒、自然风干等工序,华丽变身为晶莹剔透、口感软糯的红薯干,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同事、朋友都说这里的红薯干好吃、特别甜,这不让我帮忙给他们采购来了。”保定市区游客杨静说。
易县种植红薯的土地大多为沙壤土,种出的红薯个大均匀、营养丰富,制作出来的的红薯干色泽鲜艳、软糯饱满。对于农户们来说,这些红薯干不仅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更是他们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近年来,易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庭院工厂”,仅西山北镇就有70多户农家从事红薯干加工制作,年产量250万公斤。易县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搭建线上、线下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构建起易县名优特农产品进京津销售体系。红薯、红薯干、红薯粉条、磨盘柿子、冰柿、苹果等易县农特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远销北京、天津等地,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持续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