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镇:让非遗传承在理论宣讲中“活”起来

2025年06月02日

□张凯旋

依托涞水县“理‘涞’万家”宣讲品牌,王村镇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携手企业力量,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精心打造了一张涞水非遗传承宣讲阵地的亮丽名片——掐丝珐琅博物馆。

坐落于王村镇的掐丝珐琅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全面展示铜胎掐丝珐琅传统文化的非国有博物馆,这里拥有全国唯一锤胎仿古掐丝珐琅技艺,从家族宫廷匠人传承至今,目前已有近300名掐丝珐琅制作工匠。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掐丝珐琅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王村镇政府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将掐丝珐琅博物馆打造成理论宣讲阵地。同时,邀请数十名非遗传承人和技艺工匠担任理论特派员。他们凭借对掐丝珐琅技艺的深厚造诣和满腔热爱,将理论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非遗讲解中,让文化宣传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自2024年5月开馆以来,掐丝珐琅博物馆成为传承与弘扬掐丝珐琅技艺的重要阵地,而政企的联动,也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让古老的掐丝珐琅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万阳磊就是王村镇“宣讲+非遗”理论特派员的生动代表。1994年出生的万阳磊从小就接触掐丝珐琅技艺,大学时她选择了文物修复专业,毕业后又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传承父辈技艺。建博物馆、开直播间、做文创、开展公益宣讲……在万阳磊的带领下,越来越多人加入理论特派员的宣讲队伍中。

在政企双方的合作下,掐丝珐琅博物馆不仅精彩呈现了掐丝珐琅的精湛工艺与历史底蕴,还开展了一系列匠心独运的公益研学活动。从博物馆内的展品鉴赏,到工厂车间的实地探访,再到DIY手工创作亲手感受掐丝、点蓝的乐趣……截至目前,全县共计1.5万名小学生亲身体验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

值得一提的是,该博物馆还开设了小小讲解员体验课,让孩子们在学习非遗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层层选拔和培训,一批批优秀的小讲解员脱颖而出,他们将自己学到的非遗知识和理论传递给更多小伙伴,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小宣讲员。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让掐丝珐琅技艺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除了在博物馆内开展活动,非遗传承人和理论特派员们还积极走进各学校,开展公益非遗文化进校园宣讲活动。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展品和教学资料,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在宣讲过程中,传承人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学生们制作简单的掐丝珐琅作品,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掐丝珐琅博物馆为依托,以非遗传承人为理论特派员,王村镇政企携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生活,不仅传承非遗技艺,更推动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一代代接续传承。

(作者为保定市理论特派员,单位:涞水县王村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