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1日
□高 鑫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牺牲,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中华民族迎来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时期,保定是华北抗日的重要战场。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敌后武工队等事迹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在新时代保定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进程中,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引导他们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保定抗战记忆与青年思政教育的精神联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抗战精神在保定有着极其鲜明的体现。从冉庄地道战的“地下长城”到白洋淀雁翎队的水上游击,从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到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保定大地上处处镌刻着反抗侵略、宁死不屈的英雄史诗。这些鲜活的历史场景、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青年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
伟大抗战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凝结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所需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引领的核心所在。在保定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深入挖掘本土抗战历史,不仅能让他们直观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更能激发其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定篇章注入青春情感因子。
伟大抗战精神与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内在关联
保定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城市更新,更是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与价值重塑。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精神力量凝聚共识,以历史智慧指引方向,而伟大抗战精神正是涵养城市精神的重要源泉。
从城市建设的实践来看,抗战时期保定人民展现出的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创新创造的精神,与当代保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治理、改善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形成呼应。例如,冉庄地道战中体现的“因地制宜、灵活应变”的智慧,对今天保定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现代化路径具有启示意义;雁翎队“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传统,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提供了历史镜鉴。
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其精神状态、能力素质直接影响保定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建设质量。通过思政教育让大学生深刻理解抗战精神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能够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城市发展目标,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领域主动担当,将历史精神转化为推动城市进步的现实力量。
以伟大抗战精神为引领,深化思政教育,赋能青春担当
构建“历史+现实”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挖掘本土抗战资源,编写《“抗战精神在保定”读本》,将冉庄地道战遗址、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纳入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触摸历史温度。结合保定现代化建设成就,开设“抗战精神与城市发展”专题课程,分析伟大抗战精神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如产业园区建设中的攻坚精神、民生工程中的为民情怀等,让历史与现实形成对话。
创新“理论+实践”的思政教育载体模式。开展“重走抗战路,奋进新保定”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走访抗战遗址,同时调研城市规划馆、产业园区,撰写“历史智慧与城市未来”调研报告,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践思考。搭建“青年创客工坊”,鼓励大学生以伟大抗战精神为灵感,围绕保定产业升级、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主题开展创新设计,如开发红色文旅APP、策划抗战精神主题文创产品,让青春智慧服务城市发展。
打造“个体+城市”的价值引领机制。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引导学生参与保定红色文化传播、社区治理等工作,在服务中深化对城市的情感认同,如担任抗战纪念场馆讲解员、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调研等。选树“传承抗战精神、助力保定发展”的青年榜样,通过分享会、事迹展等形式,宣传大学生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实践案例,营造“以青春之力建品质保定”的浓厚氛围。
80余载岁月流转,伟大的抗战精神照亮过救亡图存的血泪征途,也正在照亮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既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担当。当青年大学生真正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将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必将为保定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古城大地上绽放新的光芒。
(作者为保定市理论特派员,单位:河北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