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保定日报记者 王 娜 任奕葳
张 倩
金秋灿烂的阳光下,4岁的浩轩蹦跳着扑向滑梯,小脸透着健康的红润。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个孩子还总是嘴唇发紫,跑两步就捂着胸口喘粗气——如今的鲜活,得益于一场跨越地域的医疗接力,让他拥有全新的生命。
“终于不用再因为孩子总是嘴唇发紫而焦虑不安了。如果没有遇到这么好的医生,没有医生的火眼金睛,没有京津冀医疗协同的好政策,我们真不知道还要在求医路上走多少弯路。”抱着刚复查完的浩轩,妈妈眼眶泛红,声音里满是激动与感激。
浩轩出生在秦皇岛,他的“心”病,从出生那天起就埋下了隐患。襁褓中的他,嘴唇、指甲总泛着不正常的青紫;上了幼儿园,青紫没缓解,手指末端还慢慢变粗成了“杵状指”,跑跳运动能力也偏弱,总落在别的小朋友后面,但多次去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今年6月底的一个傍晚,孩子在外玩耍时突然出现心悸、满头大汗等症状,家长急忙带着孩子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心脏彩超仍无异常,但经皮氧饱和度仅90%,比健康孩子低了近10个百分点。“不能等!”当晚,全家人就赶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在北京儿童医院的诊室里,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崔烺看着这个孩子,没有心脏杂音,却透着明显的紫绀。“多次彩超说心内没分流,这种情况得警惕体循环分流问题。”凭借数十年的诊疗经验,她提出重新做一次细致的心脏彩超。这次彩超影像出来后,崔烺盯着屏幕反复比对,终于发现一些端倪,指尖在关键部位轻轻点了点,“得住院,做进一步检查。”她跟家长解释:“这可能是体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罕见的先心病。因为没明显心脏杂音,有的孩子只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促,紫绀或发育迟缓,很容易漏诊。这种病很少见,必须靠精准检查确认,半点不能马虎。”
病情刚有眉目,新的难题又压了过来——北京儿童医院床位紧张,浩轩的低氧状态根本经不起等待。就在家长急得团团转时,崔烺的一句话让他们松了口气:“走京津冀医疗协同的绿色通道,去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那边能接后续诊疗,还有北京专家常去坐诊。”
很快,浩轩顺利在保定住院,心脏增强CT结果确诊就是“体静脉异位引流”。更让人安心的是,每周来保定出诊的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郭健,第一时间加入了诊疗团队。他拿着影像图跟团队分析:“正常情况下,体静脉血要回流到右心房,患儿的静脉连接异常,导致氧合血和非氧合血混在一起,长期下去会引发低氧血症、心衰,甚至肺动脉高压,必须尽快手术。”郭健语气坚定,同时也坦言,“这病十分罕见,之前没太多手术经验可借鉴,但我们能靠多学科协作把方案做细做准。”
为制定“万无一失”的手术计划,郭健带着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心脏外科团队,联合心内科、放射科、手麻科、重症监护科的专家展开研讨。他们用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一点点“摸清”患儿细小心脏里异常血管的走行,连血管分支的角度都反复核对,最终确定“右上腔静脉-右心房重建”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在体外循环辅助下,专家团队展开毫米级精细操作:小心分离错连的血管,将右上腔静脉重新引向右心耳,仔细妥善处理周围侧支血管;北京儿童医院的体外循环师副主任医师赵宇东、麻醉科主任医师张建敏全程实时监测,为手术保驾护航。当“手术成功”的消息从手术室传来,守在门外的家长终于松了一口气,眼泪止不住地流,悬了几个月的心,终于落了地。
术后的浩轩,变化一天一个样:经皮氧饱和度从90%飙升至100%,心跳恢复平稳,青紫的嘴唇渐渐变得红润。一周后复查时各项指标都很正常,顺利出院。“之前的缺氧症状全没啦,他现在跟正常小朋友一样能跑跳玩耍了!”妈妈看着远处跑着玩的孩子,笑得合不拢嘴。
“北京专家给了孩子新生命,以前觉得他们遥不可及,现在到保定就能找他们看病,检查、住院、手术都方便,本省内医保报销比例还高,京津冀协同政策给我们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妈妈的感慨,道出了许多患者的心声。如今,在京津冀医疗协同的纽带下,越来越多像浩轩这样的孩子,无需再为求医千里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高水平的诊疗服务。那些曾因疾病蒙上阴影的幼小生命,从此,有了稳稳的健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