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保定日报记者 丁梦圆
通 讯 员 刘小晴 王晓苹
“搞农业,既要用好老经验,也要学会新方法。”10月22日,顺平县阳松草莓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河北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郑浩强,正俯身记录土壤数据。他推动实施的“草莓套种甜瓜”项目,已成为当地探索“利益联结”机制、激发青年人才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
2024年8月,郑浩强成为顺平县一名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包联阳松草莓专业合作社。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把所学的现代农业知识带到了生产一线。
在合作社工作半年后,今年3月,郑浩强捕捉到政策机遇,结合自身专业,提出在草莓采收空档期套种高附加值甜瓜的方案。“草莓收完后,大棚就闲置了。能不能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种一茬甜瓜?”他的想法,得到合作社负责人庞占文的支持。
“郑浩强负责引进‘优果100’甜瓜新品种,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合作社提供大棚及日常管理。”庞占文介绍。首期试种1亩,双方共同筹措2万元启动资金,用于种苗、农资和人工,并约定共享增产收益、共担种植风险。
那段时间,郑浩强几乎天天泡在大棚。测土配方、调控温湿度、记录生长数据……他将大学所学的农业知识,一点点用在实践中。
3个月精心管护,今年6月初,“优果100”甜瓜陆续成熟。“引进的这个品种确实不错,”庞占文捧着一个甜瓜说,“单个重3斤左右,皮薄肉厚,果肉奶白,酸甜可口,风味很独特。”
更令人欣喜的是效益。过去单种草莓,亩产值约5万元。通过草莓套种甜瓜,郑浩强精细计算茬口衔接,优化棚内环境,建立作物生长数据库,亩产效益预计将大幅提升。
“这次试种成功,说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郑浩强站在藤蔓间,眼里有光。他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优质瓜种,“把专业知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农业效益。”
如今,阳松合作社的“草莓+甜瓜”模式,已吸引周边多个合作社前来参观。郑浩强常和大家分享经验:“农业要增效,不能光靠‘老把式’,还得靠科技、靠数据、靠创新。”
正如他常说的:只要方向对,土地永远不会辜负汗水。在顺平的田间地头,青春与土地正共同生长出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