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2日
□保定日报记者 程雅洁
通 讯 员 张丽洁
“今天这杂烩菜炖得真香,肉也软和,吃完饭我们几个老姐妹还能一起聊聊天,食堂都快成大伙的第二个家了。”10月27日,望都县赵庄镇小十五计村82岁高龄的陈增秀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小十五计村常住人口约300人,随着青壮年劳动力陆续外出务工,村里“留守老人”逐渐增多。目前,全村60岁以上老人有90人,占全村人口的30%。如何让老年人实现“养老不离村”,成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构建和美乡村的重要着力点。为此,赵庄镇和小十五计村深入研究政策,积极盘活资源,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孝老扶智基金”为支撑、以孝老食堂为平台、以文明乡风为纽带的乡村养老新路径。
2022年6月25日,“小十五计村孝老扶智基金”正式成立。望都县慈善协会、爱心企业及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捐赠款物。村里同步建立规范的基金管理制度,在银行开设专用账户,并在村内设立公示栏,定期公开收支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为切实解决老人就餐难题,小十五计村依托孝老扶智基金,采取“村里自筹+项目补助+社会捐助”的方式,筹集30万元在村委会东侧建成一座200平方米的互助幸福院孝老食堂。食堂配有独立厨房、餐厅、卫生间和活动室,不仅为老人提供安全、可口的餐食,也成了他们精神文化交流的温馨空间。
“老人们行动不太方便,这碗拿不住就怕摔,我给大家买了不锈钢的,拿着稳当些。”望都县慈善协会会长邝秀兰一边为老人盛饭一边说道。每逢节日,她都带领志愿者前来帮厨,每月还定期看望老人,送去衣物、米、油等生活用品。
食堂厨师高金奎是一名72岁的退役军人,在部队时就担任炊事员。得知村里开办孝老食堂,他主动请缨,义务为老人们做饭。从食材挑选到菜品搭配,他都亲力亲为,食堂环境也始终保持整洁。看到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他欣慰地说:“能用空闲时间为乡亲们做点事,心里特别踏实,家里人也非常支持。”
“孝老扶智”基金除了用于食堂建设,解决老年人的就餐问题外,还连续4年为本村20名考上大学的学生颁发助学金。18岁的张世垚今年刚刚考入大学,不久前收到了村里颁发的助学金。他激动地说:“这几年为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到骄傲,村里的资助和奖励,是父老乡亲对我的期望和鼓励。我会永怀进取之心,发愤图强,将来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十五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是望都县推进文明实践的生动缩影。2024年,该村“孝老扶智新风吹”案例成功入选《河北省移风易俗工作优秀案例选编》。
近年来,望都县委宣传部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为宗旨,创新设立流动服务站,组建理论宣讲、医疗健康、心理关怀、法律援助、爱心助餐等多支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里”。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里的小广场、小院子成了政策宣讲、村规民约宣传的阵地,“好婆媳”评选、道德评议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新风渐入人心。针对“一老一小”,村里还组织免费体检、防诈骗宣传、爱心课堂等文明实践活动,把服务真正送到群众身边。
目前,望都县1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持续推动乡风文明提升。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大戏台、家长学校……一个个文明实践阵地正在从“有”向“好”发生着转变,每一处细微的改善,都让乡村向更文明的方向迈进;每一件惠民的实事,都让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文明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