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4日
保定日报讯(通讯员夏凡)在国家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持续强化母婴安全保障体系的大背景下,医疗机构作为政策落地的关键一环,其服务模式创新与内涵深化至关重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产科始终走在时代前沿,以提升孕产妇就医获得感与安全感为核心,精心编织从孕前、孕期、产时到产后的全周期健康服务网络,为孕产家庭托起“稳稳的幸福”。
构筑孕产知识体系“双引擎”
越接近预产期,对未知的分娩过程越感到恐惧和无助,这是许多准妈妈共同的心声。为破解这一难题,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产科于2020年5月前瞻性地开设了助产士门诊,并将其与系统化的孕妇学校资源深度整合,共同架起一座连接孕妇与资深助产士的信任桥梁,同时打造了孕产知识的“充电站”。
32岁的准妈妈李女士就是这一服务的受益者。在怀孕34周时,她对即将到来的分娩充满焦虑,“每次想到分娩就紧张得睡不着,担心自己无法应对突发情况。”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助产士门诊。让李女士惊喜的是,助产士王老师不仅为她详细解答了分娩镇痛、产程配合等个性化问题,还为她制定专属的产前准备计划。“通过一次次的咨询,我的恐惧逐渐被信心取代,让我感到特别踏实。”
“助产士门诊采用的连续性助产护理模式是国内外积极倡导的最佳实践”,产科护士长刘小青介绍,“我们的核心目标是让孕产妇在产前就能接触到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建立友好信任关系。而孕妇学校则提供系统化、群体性的学习平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整个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提供连续性、立体化的支持、照顾和指导。”
在这一融合服务体系下,孕产妇既能获得助产士门诊一对一个性化咨询,精准解答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妊娠合并症应对等个体化疑惑;也能在孕妇学校的定期课程中,与众多准爸妈一同系统学习孕产期保健、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核心知识。通过“个体化指导+系统化教学+情景化体验”深度融合模式,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技术支持,更在于赋予孕家庭从容应对的能力,实现服务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管理”的跨越。
构筑母婴安全“双保险”
面对高龄产妇增多、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复杂生育现状,高危妊娠管理成为产科工作的重中之重。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产科精准施策,着力构建“防治一体”的高危妊娠全周期管理体系。
一方面,大力推进服务精细化,陆续开设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双胎妊娠、遗传咨询、早产防治等7个专病门诊。产科主任卢志茹介绍,“专病门诊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坐诊,为存在不同高危因素的孕产妇量身定制个性化管理方案,实现‘一人一策’,从源头精准干预,有效降低危重症发生风险,真正实现母婴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
另一方面,作为区域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医院持续强化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在近期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2025年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结果中,该院以优异成绩位列全省市级救治中心第五名。这一荣誉背后,是医院依托三甲综合医院平台优势,建立的以产科为核心,ICU、麻醉、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多学科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这套机制将多学科协作贯穿救治全程,极大提升抢救成功率,织就一张覆盖广泛、响应迅速、救治有力的生命守护网。
迈向全周期健康服务新高度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产科的探索并未止步于单一服务环节的优化,而是致力于构建覆盖孕前、孕期、产时、产后的无缝衔接式服务链条。助产士门诊的个性化指导、专病门诊的精准管理、危重症救治的多学科协作,以及产后延续性护理,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种“一站式”服务链条,不仅是对国家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保障母婴安全系列部署的积极响应和深度践行,也是医院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服务模式转型的生动体现。它超越传统的医疗范畴,融合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重元素,为孕产妇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的全方位、整合型照护。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产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省级评估佳绩为新起点,持续深化“精准化诊疗+多学科协作”模式,全面强化高危孕产妇从早期识别到精准防控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加快构建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急救转诊体系,不断延伸服务内涵,以更扎实的技术、更完善的管理、更温暖的服务,为保定乃至周边地区妇女儿童的健康福祉构筑起更为坚实可靠的屏障,在护航生命起点的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