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胸两处受枪伤;他,脑壳被炮弹炸出洞;他,10个脚趾被冻伤截掉

烙在身上的伤疤是他们“最美勋章”

2020年11月30日

程双喜 杨瀰 摄

董鹤

王顺祥

每个人都在平淡生活中实现着自我,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点燃着生命。让我们发现更多普通人身上隐藏的光环,在这里展示平凡中的伟大……

□通讯员杨瀰 本报记者葛淑霞

93岁的程双喜、董鹤,还有92岁的王顺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都留有他们的足迹。70年过去,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留在他们身上的伤疤是用生命铸就的“最美勋章”。

11月17日,记者走访了三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聆听老人讲述战场上的拼杀故事,回忆那烽火连天的光辉岁月,以警示众人珍视和平。

在解放张家口战役中,

前胸两处受枪伤

93岁的程双喜,高阳县博士庄村人,现在老人因身体健康原因已不能流畅表达。据其孙子程宇鹏介绍,爷爷一直对他的军装和军功章珍爱有加,时不时地拿出来细细端详。程双喜曾荣获华北解放战争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开国大典纪念章。

程宇鹏说,爷爷1946年6月参军,隶属67军200师600团5连,担任通讯员,在解放张家口战役中,前胸受两处枪伤,至今还有伤疤。他曾跟随杨成武将军参加过清风店、平津、太原等多个战役,1949年在天安门参加了开国大典。1951年8月,进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1955年复员回家,在村里担任过民兵连长、青年团委书记。

“爷爷那一代人吃的苦受的罪无法想象,今天这美好生活离不开他们的付出。爷爷常常教育我们要爱国爱家爱乡邻,保持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如今,儿孙们细致入微地轮班照料着程双喜老人。

在朝鲜战场上头盖骨被炸伤,

至今脑壳上还有个坑

93岁的董鹤也是高阳县博士庄村人,虽然疾病缠身,但是言谈举止中依然透露出军人气质,挺身端坐,见到记者,微微欠身抬起右手敬军礼。

从董鹤断断续续的话语中,记者了解到他是1947年参军,隶属华北野战军5旅,任侦察兵,参加过解放石家庄、解放北平等多次战役。1951年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开城保卫战,在818.9高地战役中,董鹤表现突出,火线代理了排长职位。在接下来几天的战斗里,敌人不断纠集整合兵力,并调用大量的飞机坦克配合作战。在枪林弹雨中逆行,董鹤头部不幸被炮弹炸伤,血肉模糊的他被战友送到附近医院救治,由于伤势严重回国医治,至今脑壳上还有个坑。

服役期间,董鹤曾多次受到嘉奖,并荣立战功四次。1955年,他退伍到地方,在高阳县供销社、基层公社任职。

1月3日晚上站岗,

脚部严重冻伤,截去了10个脚趾

身体健硕、谈笑风生、行动自如,这是记者对92岁老兵王顺祥的初步印象。当得知他的10个脚趾在朝鲜战场被冻掉时,令人肃然起敬。

边打着招呼,边熟练地戴上助听器,王顺祥讲起了那段艰苦而又难忘的岁月。他隶属66军196师586团3营部,担任通讯员。对于进入朝鲜的具体时间他记得很清楚:“1950年10月24日晚我们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晚上行军比较安全,隐蔽性好。”他参加了第一、二、三次战役,战场上的环境极其恶劣,物资极其匮乏,缺衣少粮。“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饿了吃口炒黄豆粒,甚至连树叶也是美味佳肴,渴了就喝口雪水。”说着说着,王顺祥眼底泛起泪花。

1951年1月3日晚,王顺祥在执行站岗警戒任务时,由于气温骤降,他长时间站立不动,造成脚部严重冻伤,在朝鲜关平里医院截去了10个脚趾后回国医治。

1951年7月,王顺祥康复出院转业到地方,曾在高阳农机公司工作。退休后,他回到了农村老家蠡县小汪村安享晚年,种种菜养养鸡,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小院被收拾得井井有条。老人开心地说:“一年四季三季种蔬菜,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吃上绿色纯天然的新鲜蔬菜。”这也许就是他92岁高龄依然身体健壮的原因吧。

寻访保定“英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