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中午,刚过11点,到易县安格庄村长寿农家院用餐的客人们就开始陆续坐桌。“老板,来条湖里的活鱼尝尝鲜,要拿手家做儿的啊。”“好咧!”农家院的主人赵阳池一边应答着,一边利落地从水槽里抄起条活鱼,杀鱼、去鳞、洗净,切、片、抹料,热油炝锅,小火焖炖……鱼还未出锅,鲜香味儿已飘散开来。
“我们村儿就沾了这片好山好水的光儿了。”赵阳池感慨地说,“从村里出去,你说是去易水湖,还是太行水镇,抬脚就到。大家伙儿玩累了、逛乏了,就喜欢到我们这样的农家院里来歇歇脚、尝尝鲜,日子美着嘞。”
赵阳池今年65岁,打小生活的安格庄村是水库移民村,从他们家到安格庄水库大坝码头也就二三里地。村里近四百户、一千多口人,多年来,大多就靠养鱼、捕鱼、卖鱼为生。守着水库长大的他,自然也就练就了一身水上功夫,开渔船、捕湖鱼,样样儿拿手。19岁起,他开始和村里人一起干上水上营生,这一干就是几十年,成了乡亲们嘴里的“渔老大”。
安格庄水库是上世纪50年代在易水河上兴建的水利工程,如今水面面积有27平方公里,库容量3亿多立方米,后因旅游发展需要,对外改称“易水湖”。早些年,由于周边村庄的村民都来养鱼,饵料投放过度,村民的渔船、游船在水面上肆意通行,导致湖水水质逐渐下降,2012年监测显示,库区水质为劣五类。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易县下定决心,引进社会资本对安格庄水库进行生态保护综合开发,光安格庄村就先后被取缔养鱼网箱1000多个、私人游船40多条、水上经营平台20多个。
包括赵阳池在内,许多安格庄的村民对库区环境整治很认同,但想到今后生计却犯了愁。怎么办,靠水吃水,只不过得换个吃法。在县乡的支持下,2013年,赵阳池和老伴佟俊英率先在村里办起农家院。5间平房、3张餐桌,老两口既是老板又是厨师、服务员,开张小半年就收入了2万来元。像赵阳池家一样,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吃“旅游饭”的甜头,开农家院、开小商铺、到景区打工的,户户没有闲人,日子越来越好。
2016年,借首届省旅发大会之势,“易水湖、恋乡·太行水镇、美丽乡村”这三驾马车把安格庄村带入跨越发展的全新阶段。建公园、服务中心、停车场,实施民居改造、精品农家院建设,开设农夫集市……村里村外、大街小巷都有了新变化。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赵阳池的长寿农家院也越办越好。2016年,他们在原址上盖起4层小楼,41间客房、一个可以容纳8桌的大厅、3个餐厅雅间,小院一下子变身为“小酒店”。忙起来时,除了儿子、儿媳上阵,还得雇四五个服务员来帮忙。现在年收入突破30万元。
“村里的农家院、乡村酒店已有60来家,全村90%以上的人从事旅游业,还带动周边村3000多人来这儿打工就业。”安格庄村党支部书记安丙午自豪地说:“今年安格庄村又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这日子还得更上一层楼呢!”
陈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