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 老木箱子

2021年01月08日

□单秋荣

两个老木箱子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70年代末,我和爱人作为双职工同在涞源东方机械厂工作,简称三线厂,我当时在厂行政科工作。

夏日的一天,行政科宣传栏里贴出一张通知:经厂领导研究,上报省工办批准,全厂每个职工都可以免费得到一个大木箱子,由厂木工车间加工制作完成,按车间顺序领取,生产一线的职工优先,行政科属于后勤岗位,只能等到最后。听到这个消息,职工们喜笑颜开,奔走相告。我家小孩高兴地又蹦又跳,掰着手指数着,盼着……

那时候正值物质匮乏时期,木材是国家调配物资,一般家庭没有什么家具,只有新婚夫妻才有几件时尚的家具。我家邻居是一个准新郎,他利用休息时间,翻山越岭到大山里的农户家买来木材,然后利用业余时间边琢磨边干,只见他一会儿锯、一会儿刨,一板三眼,又砍又凿很是在行,为自己的小家制作新婚家具。一件件像模像样的家具出现在大家面前,令人羡慕不已。

那天,几个同事帮忙把两个木箱子抬到了我家,每个长92厘米,宽55厘米,高47厘米,属于大揭盖木箱子。打开箱子,宽绰的箱内空间映入眼帘,平展展,光滑滑。我用抹布把箱子仔仔细细地擦拭干净后,将家里大人的衣物一件件折叠整齐放进一个箱子,又把孩子的衣物叠好装进另一个箱子。从此,我家告别了用纸箱子装衣物的历史。后来我爱人又仿照邻居的做法,利用废木料做了两个箱子架,由4条木腿支撑,长93厘米,宽厘米,高48厘米,前面由两扇玻璃对开门组成,再用好看的山水挂历画做门饰。箱子放在箱子架上,稳稳当当,既美观又实惠,堪称锦上添花。

40多年来,这两个木箱子随我走南闯北,搬回山区老家,又移到保定市区,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经过岁月的洗礼,箱子表面已显斑驳陆离,样子古老呆板笨重,一副不招人待见的模样。一个箱子架的玻璃门在一次搬家时受损,镶进的挂历画也早已脱落,另一个箱子架的玻璃门贴画也褪去了艳丽色彩,虽然箱子架还在稳稳地支撑着,但往日的风光不再。几次迁居,家里增添了新颖漂亮的组合家具,女儿建议我放弃这些“老古董”,我没舍得。我是个恋旧的人,箱子与我相处几十年,感情深着哩!

前日,我又擦拭了箱子后,孙女比比划划,又裁又剪,将薄薄的金黄色木纹纸贴在木箱子上,箱子架的玻璃门也换成漂亮的花朵贴画,箱子、箱子架旧貌换新颜,重放光彩。我称赞孙女的创意,开心的笑容挂在脸上。邻居大姐来我家串门,她抚摸着箱子,目不转睛地端详着,感觉似曾相识。可能这些老箱子她家也曾经有过,虽然不同家庭有过不同的老家什,可每一件老箱子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岁月痕迹,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真实生活和家庭故事,承载了那个年代的美好情怀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