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2日
□张喜良
盖,又叫耢或耱,是平整土地用的一种农具,多与耠子等翻土农具配套使用,通常在耠过以后再用它进一步平整土地,弄碎土块,使土壤具有更好的保墒功能。
盖的结构比较简单,主体为木制,叫盖框(顺平康关当地习惯误读作guāng音)子,其整体形状很像个缺少一条长边的长方形,前端的粗框上大多开有凹槽形透缝,用于安插盖条之用,下面正中间的地方固定着一个可以转动的铁环——转环。另在框架中间还安着两根横框,起稳定框架的作用,同时也是在使用过程中人脚踩的地方。盖条就是安插在盖框子上的那些纵向细木条,多用藤条或荆条做成。制做时首先要根据盖框子的大小截取一定长度的荆条,然后对其中间进行拧扭,使之成为“n”形。逐次将盖条密密地穿插在盖框子上以后,一具完整的盖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每当用牲口耠(或耕)地完毕时,盖就派上了用途。将牲口套的套钩从耠子上摘下,另挂在盖前面的转环上,有盖条的一面向下。人的双脚踩在盖框子的两根横牚上,双手握紧两根撇绳,吆喝着牲口有规律地在耠过的地里拉动着盖行走,蹬在盖上的人随着牲口的步伐有节奏地双脚交替轻跆,使整个盖底上的盖条呈双螺旋形状在地面摩擦前行。人要是起步或停止时没有站稳,一定会前仰后翻。盖过之后,耠出的条沟荡然无存,较大的土块也随之不见了踪影,耠(或耕)地的农活也就顺利完工了。
盖有“耢、耱”曾用名,各从侧面说功能。
盖“磨”地面土块碎,辛勤“劳”作地平整。
孙铁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