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小生杜振忠

2021年02月09日

□路焕银

“小翻”一口气翻二三十个,“串前坡”“串扔人”“蛮子”“折腰”“串蛮子”等做得都很出色。同时,他还跟王贯英先生学会了很多表演技巧,练就了良好的台风。

1975年,他参加了在保定红星剧场举办的为欢迎爱国将领商震演出的大型戏曲舞蹈《飞夺泸定桥》。演出时,他手持小号,翻“折腰”下场,表现不凡,很受业内人士赞赏。

1976年,他参加了老调现代戏《月亮湾》的演出,虽然演的是群众,也很引人注目。

1977年,他随保定地区慰问团赴石家庄市、衡水市慰问,演出新编历史剧《小刀会》,演大兵,翻跟头、武打都很出众。

1978年,保定老调剧团恢复演出《潘杨讼》,他在剧中饰演报子班头,翻跟头非常利落。同时,他还学会了杨六郎这一角色的唱、念、做、打。由于在排演《潘杨讼》中表现突出,他获得了剧团颁发的荣誉证书。

他还跟随老调剧团演出现代戏《婚事》,在剧中演配角。

……

这些小角色,杜振忠总是认认真真去演,跟大家配合得非常默契。

同时他的目光牢牢锁定主角,主角演戏时,他认认真真地在一旁“偷戏”,把主角的念白、唱腔、动作、身段、表情牢牢记在心上,默默地在心里唱,悄悄地在一边做动作,对着镜子练身段。可以说,在跑龙套的漫长岁月里,他从没放弃过任何一次向主角学习的机会,每时每刻都紧绷“上进”这根弦,用主角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锤炼自己。

那时,老调剧团没有练功场,杜振忠经常利用演出空闲时间到离剧团四五里的保定畜牧场的草场,在麦秸、稻草上苦苦练功。每次回来,头上脸上嘴里鼻子里,浑身上下全是泥土草末。

那时,剧团里没有浴室,他就在水龙头下“冲澡”。

直到现在,杜振忠还保存着一张年轻时练功的黑白照片。草地上,他身着短裤,光着膀子,双腿像弹簧,头朝下凌空翻跃,动作惊险,难度系数非常大,那身形与跳水运动员从跳台先是飞跃继而跳下的画面极其相似。技术高超的摄影师在这一精彩瞬间按下快门,将他刻苦练功的青春风采永恒地定格,成为不老的神话。

刻苦练功,水到渠成,杜振忠逐步锻炼成一位全方位优秀的武戏人才。他的身段功稳健大方,潇洒自如,毯子功各种花样应有尽有,把子功手头利索,脚步不乱,各种跟头一应俱全,不同凡响。

那时,剧团经常到山区演出,早晨起来后晚上散戏后,杜振忠都抓紧时间去野外吊嗓子,面对着青山绿水,呼吸着清新空气,他一唱就是一两个小时。

专心致志地“偷戏”,让他学会了《平原作战》中男主角赵勇刚的主要唱段“披星戴月下太行”,学会了《磐石湾》中男主角陆长海的主要唱段 “螺号声声震港湾”,学会了《小刀会》《红灯照》《月亮湾》《婚事》等剧中男主角的主要唱段……

他经常独自一人把这些唱段唱给天空听,唱给大地听,唱给丛林听,唱给湖泊听。在“倒仓”的岁月里,他暗自学到了真本事,练好了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