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评梁钊新著《韩国诗人李尚圭研究》

2021年11月25日

□郝一帆

河北大学文学院梁钊老师虽为保定人,但留学韩国10余载,深谙中韩文化的历史,亦洞察韩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与内涵。其新著《韩国诗人李尚圭研究》近期于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使我们认识了韩国当代文坛的元老级诗人、著名文学家李尚圭先生。

李尚圭不仅是一位享誉中韩的诗人,还是最早推动和实践中韩文化交流的人士。他早年频繁往复中国东北地区,近10年来又积极推动韩国与保定的文化交流,可以说他的后半生便是中韩建交30年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尚圭的创作与其文学思想、哲学观念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李尚圭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其诗文创作更具岁月沉淀后的厚重感与深刻思考。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这本书里看到梁钊通过译介和研究对李尚圭创作及韩国当代文学的思考:韩国古典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嬗变?这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李尚圭的部分作品师法于中国古典诗歌,他的诗歌创作虽说脱离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但延续了中国古典诗歌美学,通过中国古典诗歌中“以景抒情”“善取意象”等手法来传达、渲染意境之美。

此书知人论世,对李尚圭诗歌创作的思想基础进行了挖掘性的阐释。李尚圭在创作中强力呼唤人类的道德感、责任感的回归,热情颂扬诚信、敬业、奉献等品质,这些交和融汇组成了他的书写密码。诗言志,他通过诗文创作表达了自己炽烈的情感,也折射了当今世界与现代生活,并激浊扬清,对世界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读者正可以通过他的作品认识当代社会。有人说文学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李尚圭创作的教科书是丰富的,梁钊的解析是深刻的。

李尚圭的诗文中还洋溢着对自然的追求与生命的回归热情。他的诗中常常出现“自然”一词。在工业化的、钢筋水泥的现代社会中,甚至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生活中,人类无论是在空间意义上还是在精神世界里都有可能产生焦虑和压抑感,所以诗人要通过身体的旅行与笔下的神游以激起情感的对立。透过这些书写可以看出李尚圭的诗文创作是“进行时”的,通过文字与肉体的“逃离”,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无声的叛逆与反抗。回归自然,是李尚圭作为作家的疾呼与呐喊。

从书中我们除了看到了对现实的反思,还读出了某些感动。

李尚圭对文学的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他曾经一度将自己的事业、全部的积蓄都投入到文学创作与发展上,他还跨越国界奔走,热衷于慈善事业。他说道:“如果自己有一碗饭,将自己吃剩下的饭分享给别人叫施舍,将自己的一半饭分享给别人才是真正的奉献。”奉献不求回报,德行善美。他在《我是谁》一诗中写道:“我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更多,如同别人看到的我一样,我不懂自己就是人生。”

刘勰的《文心雕龙》有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是说,文章要受社会风气影响,变革与时代相联系。梁钊的《韩国诗人李尚圭研究》正是从这一文论出发评述李尚圭的,切中肯綮,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学习的范例。

(作者为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