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4日
□张德强
芒种刚过,夏至时节便悄然而至。新收获的小麦可以完全晒干装仓了,看着晒干的小麦入囤,农民悬了大半年的心终于可以安然放下了。
仓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粮食,下一年的干劲也显得格外足。这时才是人们庆祝丰收的好时候。自古以来就有夏至日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风俗,以此来祈求灾消年丰。因此,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冬至的饺子,夏至的面”,用新小麦磨出的面粉做一份手擀面,煮熟后捞出锅投得凉凉的,再配上各式各样的佐料,用美食来庆祝丰收,消暑解馋。
每年公历6月21日前后为夏至日。这一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点到达最北端,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大清河畔,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到了下午7点半以后,太阳才落下山去。从夏至日起,太阳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黑夜将会逐日变长。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大清河畔的夏至时节也是秋玉米播种的收尾阶段,6月底基本播种完毕,如果再迟播种的话,秋玉米就会很难成熟而影响产量。早些时日新播种的玉米已经开始发芽出土,气温的升高使得地里的水分快速蒸发,庄稼对水分的渴求也更为迫切。午后似火的骄阳时常将稚嫩的玉米幼苗炙烤得无精打采,幼苗只能将根须使劲扎向土地深处,汲取更多维持生命的水分。而每天早晚时分凉爽怡人,幼苗可以伸直腰杆。看着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人们心里不由得升腾起丰收的希望。
俗话说:“夏天的天气小孩的脸——说变就变。”特别是午后到傍晚的几个小时期间,天气变化无常,这会儿天气还晴得好好的,一会儿的工夫就会上来一片乌云,随着一两声霹雳,豆大的雨点就会伴随着阵阵狂风从天而降,而一会儿的工夫就又会雨过天晴。这样的天气过后,如果太阳出来,东部天边会出现美丽的七色彩虹。孩子们走出家门欢呼,摄影爱好者赶紧带上相机抢拍几个精美瞬间。
夏至三庚数头伏。冬至日是数九的开始,夏至日却不是数伏的开始。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组合成60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这样每隔10天就会有一个庚日。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即使夏至这天为庚日,到数伏时也至少需要再过20天。
民间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从立春开始上升的阳气到了夏至会达到顶峰,夏至之时,则阳极阴生。大自然奇妙无比,阴阳交替,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使得整个世界五彩斑斓,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