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6日
中关村创新中心已成为保定市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样板。
□保定晚报记者 孟丽 闫梦隆
产业联动,在协同中发展,在发展中协同。
200多家央企、京企、科研机构等来保对接合作;央企在保子公司新增25家、达到225家,总数居全省前列,央企投资总额位列全省第一;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入驻的企业达300多家;京津合作项目累计达到707项,总投资6833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来,我市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面融入以北京为主导、以京津冀为广阔腹地的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新格局,着力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第二战略支点”,加快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产业协同 融入发展大格局
投资80亿元的中国钢研航空航天产业园项目全面推进,投资19.15亿元的华北铝业新能源电池箔项目开工,投资71.3亿元的中冶总部基地项目加快建设,投资120亿元的中冶名达、名信中心等11个项目陆续竣工……
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雄保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涿州市持续深化与中国五矿、中国船舶、中国农大、中国钢研、央视等单位的战略合作,紧盯大型“中字头”“国字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央企总部“金饭碗”。
“目前入驻涿州市的央企总数由37家增长到58家,‘央企强市’实践场景在涿州初具雏形。”涿州市发改局局长郭学良介绍。
协同发展实现全新突破的“涿州场景”,正是我市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的生动写照。
按照市总体要求,我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瞄准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高精尖产业,强化产业链补链、强链和延链,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空天信息、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基材料、数据服务、新型储能、氢能等高潜力未来产业,加快构建“7+18+N”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大批京保合作项目正在相继开工建设,京津雄保联系更加紧密。
截至目前,全市与京津合作项目累计707项,总投资6833亿元,央企在保子公司新增25家、达到225家。保定与中国华能签订740亿元的大单,与国家电投签订800亿元大单,“十四五”时期在风光氢储、抽水蓄能等领域还将有系列重大合作。保定正全面融入以北京为主导、以京津冀为广阔腹地的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新格局。
高端带动 开辟发展新赛道
“我们将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进一步加快技术和产品迭代以及新技术研发,推动国家芯片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据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清超介绍,同光股份成立以来,与中科院半导体所深度合作,引进了李树深、夏建白、郑厚植3名院士及其团队,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他们还与中电科下属研究所合作,将碳化硅单晶衬底成功应用在我国5G基站建设中,破解了“卡脖子”难题。
产业链与创新链相互匹配、有机融合,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市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进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雄安创新、保定先行”新格局。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推动科学、技术、人才、创新等优势资源和要素在京雄保有序流动。
聚焦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实现保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化,推动产业转型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制造业疏解方面,立足保定丰富的产业基础、人才汇聚优势,扎实推进中国五矿节能环保新材料园区、中国钢研金属材料园区、中国兵器智能装备园区、航天科技乐凯新材料园区、航天科工军工装备园、京车轨道装备产业园等10个制造业园区建设,以承接央企、京企制造板块布局为重点,加快产业链集群发展,让高质量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
精准承接 构建协同生态圈
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夕,一列满载娇憨可人的“冰墩墩”“雪容融”的冬奥主题地铁正式运行,而这辆为北京冬奥会“量身打造”的地铁,正是出自满城区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是北京研发、保定“智”造的重要成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来,我市以京保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配套为主要发展方向,以22个省级开发区为载体,集中打造了高碑店首衡农产品供应市场、白沟小商品市场、涿州新时代媒体城等一批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重点承接平台,持续实施产业升级“千百亿”行动、“专精特新”培育行动、“开发区升级”行动、“精准服务”招商行动、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加快构建分工合理、协作有序、上下游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圈。
总部经济是城市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更是我市推动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聚焦“北京疏解,保定承接”“雄安引领,保定支撑”“雄安研发,保定落地”,我市超前布局总部经济园区,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制定央企对接重点名录和工作方案,以央企在保子公司为依托,精准实施产研对接、产融对接、产需对接,以大招商牵动大投资,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加快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产业联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未来,我市将以更大的力度迈开两条腿、对接各部委,以更高的热情张开双臂、拥抱央企京企,加快融入以北京为主导的产业链和大市场,努力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前列。
河北京车车间内。 冉自学 摄
随着疫情转段,首衡市场愈发红火。 赵一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