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法院、朝阳仲裁院联合发布白皮书

涉诉劳动者趋于年轻化 维权意识增强

2023年05月20日

朝阳区法院、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5月18日联合发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工作白皮书》。2020年至2022年,朝阳区劳动争议案件总量持续高位运行,涉诉劳动者趋于年轻化,维权意识增强、诉求预期提高。

白皮书显示,2020年度至2022年度,朝阳法院与朝阳仲裁院收案量整体持续呈高位运行态势。其中,朝阳法院劳动争议收案数量分别为6347件、8826件和7268件,在一审民商事案件中占比居于第二位,仅次于合同类纠纷。

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请求大多集中在工资、加班费和经济补偿或违法解除赔偿金等问题上。除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劳动报酬、解除补偿、工伤保险待遇等劳动争议传统诉求外,劳动者要求支付奖金、竞业限制补偿金,兑现股权激励条款,赔偿社保损失等请求也愈发多见。

三年间,涉诉劳动者主要集中于青壮年,其中35岁以下占比分别为19.56%、22.10%、27.86%,趋于年轻化。

与此同时,当事人诉求金额预期偏高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其中朝阳法院立案劳动争议案件人均诉求金额约为21.62万元、33.08万元、52.97万元,逐年增高。但法院对诉求金额的支持比例相对平稳,约为35%。

近几年,用人单位起诉劳动者,要求支付竞业限制违约金、服务期离职违约金,或以工作失误、交接不清、泄露商业秘密等理由向员工索赔的案件也在逐年增长。

2020年至2022年间的劳动争议中,民营企业占比分别为83.12%、85.77%、88.29%。劳动争议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迅速发展,灵活就业人数不断攀升,纠纷数量也日益增多。据统计,朝阳法院受理的涉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中40%为劳动争议案件。在该类案件中,约60%的互联网平台不直接与从业者订立劳动合同,在查明用工主体方面,存在事实认定上的复杂,以致法律关系识别认定困难。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