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4日
□王雪薇
以前,我都是趁着凉快坐公交车去图书馆。下了车,远远望去,门口站了黑压压一片人,看看表,8点20分,还没到开馆时间呢,暗自感叹,古城好学之风盛矣!
人群很安静,有交谈的声音也不大,其中不少人是暑假在家的学生,大学、高中的居多,他们背着双肩包,一手拎着水瓶,一手抱着学习资料。不时有人或骑车或徒步匆匆向这边赶来,汇入不成形的队伍,也有年龄大些的,不急不躁,黄花鱼一样溜边。
隔着玻璃往里瞧,有工作人员拎着钥匙走出值班室,原本松散的人群立即紧密起来。开门的一刹那,第一排的人几乎是被后面蜂拥而进去的,所有人都加快了脚步。进了阅览室才发现,其实用不着那么急,都有座位,只是居中和把边的区别。
楼梯口的阅览区像一个正方形大教室,我找到一个位置,这个角落原本是“老花镜”的专属领地,往常有人坐错了,还会被管理员驱逐,现在管不过来了,只能放任,男女老少混杂,像一个临时组建的混编部队。
我的右侧是一个高中女孩,一摞复习资料和各科目试卷成了我俩之间一道天然屏障,透过空隙依然可以感觉到小姑娘灼人的青春气息。沐浴在窗外散射进来的光晕中,她那轮廓立体的面庞显得分外圣洁。我的正对面也是一个女孩,应该是考研的,她的面前只摊着一本复印的资料,手里捏着三只不同颜色的笔,交替着划重点。
我的左边一位60岁上下的老人,穿一件蓝白条衬衣,很是干净利索。他落座前先是用卫生纸擦拭桌台,再把眼镜盒、保温杯、笔记本、钢笔一一摆好,拿了一本《中国花卉》,安静地看。
“呼啦呼啦”的声音是从斜对面传来的,那是一个健壮的中年男子,自顾自地翻阅一沓报纸,间或“咕咚咕咚”喝几口茶,“咔咔”地咳嗽几声,循环反复,全然不顾周围人的侧目。
身后有时断时续若有似无的哼鸣,这类动静我再熟悉不过,学校课堂上,经常在鸦雀无声中传出几声游丝般的轻吟,还真不是有意为之,是在家里边写作业边听歌的后遗症。回头看去,果然,一排成年人中夹杂着一个梳着细细马尾辫的小学生。
两台空调开足马力,屋里很是凉爽。看书看乏了的,揉揉眼睛伸个懒腰,轻手轻脚去角落的饮水机取水。陆续有人进场,看看已经座无虚席,便在边角处寻一只塑料方凳,还有的干脆站着读。一个瘦高挑的小伙子,在书架最下层找到最新一期的《汽车世界》,身体就那么九十度窝着看了好一阵子。这里没有大马路上的心浮气躁,没有菜市场里的斤斤计较,即使不经意打扰了别人,彼此也是有分寸地克制包容。
暑期来临,一些人躺在床上过“空调、WiFi、西瓜”的有“机”生活,一些人则选择到书城、图书馆感受纸质书的踏实与墨香,给自己充电。
时间煮雨,岁月吹花,蝉鸣牵来了新夏。在五线谱一样丝丝缕缕的鸣唱伴奏中读书,人清雅,心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