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9日
小白楼交际处——保定国宾馆,主要接待外国专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成的青年路幼儿园,前身是冀中保育院。
1958年建成的省图书馆。
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
□孙小帆
最近在网上发现了一本好书《建筑十年》。这是一本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介绍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十年的建筑成就,其中也有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里,除了建起了国家重点工程的西郊八大厂外,作为省会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历史名城,保定城市建设的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
这一时期保定的老城区建设规划体现的特点是:一条大街,即新华路——裕华路——红星路;一条环城路;一片文化新区。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是从火车站起始的,沿新华路、裕华路一线往东直到红星路、东关。包括新火车站、铁路大楼、河北设计院、河北饭店(1958年后改称保定饭店)、交际处小白楼、河北影院、体委大楼、中医门诊部大楼、邮电大楼、裕西、裕东百货大楼、第一旅馆、新华书店、保定电影院、教工之家、省医院、省防疫站、省气象局、省卫生学校。
新中国建国初期,原保定府的东南西北城墙、城门楼子、瓮城被完全拆除,环绕老城墙遗址修了条环城路。
环城路的南段有联盟路(今天威路、长城大街和南大街路段),联盟路的路北建了二中新教学楼,省林业厅办公楼(新华礼堂西面两栋楼)、妇幼保健院、路南有马列主义学院、南关公园。环城西路上建有省图书馆、天文馆、五中。环城北路建有房管礼堂。环城东路建有东关公园、省印刷厂,针织厂。
当时环城路两边还有许多二、三层的机关办公楼或宿舍楼,时代太久远了,都记不起名字了。
特别要提及的是北关文化新区。这片新区南起环城北路,北至七一路,西起东风桥,东至东关公园。涵盖了著名的青年路、新北街、前卫路,中间夹着五四路、合作路。
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大片机关、学校、幼儿园、宿舍小区,其中有青年路小学、新华幼儿园、青年路幼儿园、省团校、三中、建工礼堂、囯防体协(跳伞塔)、省建工学校、省歌舞剧院、河北小学、省戏校、省群艺馆、邮电公司家属院、安装公司家属院、红军休干所、省招、工农速成学校、干部疗养院、金融专科学校、前卫路小学、第十中学等一大批基础设施。
当时修建这条路时,全市的青年学生都来参加义务劳动,后来就将这条路命名为青年路。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苏式,一般为二、三层灰色或红色砖木混和结构楼房,最高不超过5层,房顶戴帽(斜尖顶),窄幅窗子,房间高大挑空,大门和二楼门厅通常有几根圆柱装饰。这些与老城区的那些雕梁画栋的明清建筑、中西合壁风格的民国早期建筑截然不同,也与上海、天津租界里的那些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廷式花园洋房大不相同。
新中国成立头十年,甚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保定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应该是很高的。
如今我虽然已经离开故乡保定40多年,但是记忆永远也淡化不了,挥之不去。
作为一个保定人,我为故乡曾经的辉煌灿烂而骄傲,期待并祝福故乡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