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烟火事

——读梁晓声《人间烟火》

2023年08月10日

□陈裕

《人间烟火》是梁晓声又一篇讲述寻常百姓生活的小说。这篇小说以北方某个城市的光华街为背景,叙写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点滴。

小说以葛全德一家为主要描写对象,影射出这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他们为生存奔波,为城市奉献,体现着普通老百姓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过程。

小说开篇以建筑工地的冲突为起点,引出葛全德的家庭故事。当葛全德在夜色中和他为付出汗水的大楼拥抱时,文章中的描述触及心灵:“他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亲切地抚摸着楼体,抚摸着突凸坚钝的石面的棱角。他的指尖,顺着水泥石缝划动着。他分明感觉到,一股冷飕飕的电流似的物质,通过他粗糙的指尖,遍布了他的全身。这感觉到的什么东西,是具有能量的,一传到他身上,他身上的每一条肌肉,每一块骨头,都顿时强壮了,坚韧了,注满活跃的生命力了。”此时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动作显示了他对这个城市深沉的热爱。

作者对于小说人物的构建有着鲜明的特点。长子葛玉明的担当、次子葛玉龙的个性、女儿葛秀娟的善良都是寻常百姓的真实写照。小说中亲情与爱情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从葛全德一家相互扶持的亲情开始,引出葛玉龙与晶晶的爱情。这样的爱情也满是波折,身份的不对等,情感却无级别的区分,纯粹的爱情把人物家庭、社会地位的差别一一放大,进而让人物的情感经历着社会大背景下的冲击,反映人们面对如此境遇下内心的考量与追求。作者把小说矛盾化的设置放诸于时代的发展中,小人物的命运与大时代的变革息息相关,体现着作者对整部小说的构建,对社会变化与时代脉搏的把控。

在小说的前边大部分,作者以葛全德一家为主线,反馈出上世纪中期城市建设、返城青年就业问题的原貌景象,充满了现实色彩。而小说的后一部分着力描写商业局长的“铁面无私”,公安局长的“大义灭亲”,用较短的篇幅把小说的矛盾推向高潮。随着叙事的进程,故事节奏逐渐加快,而最后结局体现着小说主旨的升华,明显带有戏剧化的笔调。

梁晓声惯于用平民视角以底层群体的生活揭示时代的变迁,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演绎时代变迁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梁晓声的小说常常站在平民立场,叙写寻常百姓勤劳朴实的本性与精神上的小我安足,最终目的是坚守灵魂的质朴,主张回归人性的本真。

每一个年代都有不同的追求,梁晓声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以时代为底板,用文学描绘着世间的善恶美丑,述说着人间温情。在这部《人间烟火》里,他也采用同样的手法深刻挖掘对真善美的塑造,对假丑恶的鞭挞,以自己的方式为时代而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