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城乡阅读差距

2023年08月10日

□陈雪

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最近在山东济南举办。据媒体报道,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700多家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参展,展出图书达70多万种。对于济南甚至全国读者来说,这无疑是夏日里一场丰富的阅读盛宴。

书博会是一场充满时代感的展会,是我国文化领域最早设立的博览会之一。1980年,书博会前身“全国书市”在北京首创,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图书发行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很难满足读者基本的阅读需求。全国书市的出现就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里洒下的一场春雨,让无数经典图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1991年,第四届全国书市落户广州,55万广州人搬走了一座价值1200万元的“书山”。目睹群众如此巨大的精神需求,广州随即建起了被称为“神州第一书城”的广州购书中心。

有人说,图书不过是众多商品中的一种,其销售展览不必有太多特殊意义,也有人疑惑,如今购书渠道这么多,书展还有那么大的存在价值吗?其实,数十年来,国内国际几大书展的历史及现实一直都在回答上述疑问。回望历史,在近现代社会中,包括带有展销交易性质的展览会一直是人类文明传播的重要渠道。

从近年来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来看,国民阅读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依然存在。未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方向就是让阅读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让社会处处都充盈书香。书博会在全国各地轮回举办正是缩小区域间阅读差距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未来,不断发挥发达省份的经济文化优势,进一步挖掘地级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的阅读潜力,持续缩小区域及城乡阅读差距,国内书展大有可为。(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