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0日
□河北金融学院 汤倩(魏晋北朝时期章节撰稿人)
西晋时期,河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山间盆地、河滩、河谷两岸,平原地区的林带主要在河流沿岸、沼泽周围。这些林区、林带都是自然生成,具有原始性。人工林区、林带主要分布在城区、村落周围及街道、道路两旁。河谷盆地天然植被主要是榆、柳、槐等落叶阔叶树种以及以松为主的针叶树种。平原地区主要是榆、柳、槐等树种。果木业树种主要有桃、杏、梨、李、胡桃等。魏郡的杏,常山的梨,大陆泽的蒲席,安平的枣,在西晋时仍很有名。
魏晋时期,河北地区的畜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幽州,地广人稀,牧草丰盛,畜牧业具有传统性。西北、东北边地胡汉杂居,耕牧相间。鲜卑、乌桓游牧地区马牧成群,风吹草低见牛羊。“三魏”及冀州地区“猪羊马牧,布其境内”。
虽然魏晋时期河北农、林、牧业有所发展,但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河北地理自然环境特殊,自然灾害频繁,故往往是风调雨顺时丰衣足食,若遇灾荒则饥苦不堪。曹魏时期人少地多,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不明显,到了西晋人口骤增,对土地的需求量增加,而官营牧场主要分布于司州各地以及冀州南部的黄河沿岸,畜牧规模比曹魏进一步扩大,故畜牧业夺占了农业的土地,农耕土地不足,土地的效益受到影响。西晋为此所采取的措施只是将“三魏”和冀州的人口迁徙至空旷之地,但没有能彻底解决游民问题,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农业与牧业的矛盾、经济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始终存在。
(四)工商业
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魏晋朝廷在邺城设中黄、左右藏、油官等丞,还有奚官督,管理邺中各项官府手工业。官府手工业使用的工匠都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咸宁元年(275年)十二月,晋武帝曾下诏:“以邺奚官奴婢著新城,代田兵种稻”。奚官奴婢即邺城官府手工业工匠,官府手工业部门主要是冶炼业和丝织业。
1、丝织业
曹魏时期丝织业的恢复和发展在左思《魏都赋》中有记载,其说邺地“黝黝桑柘,油油麻芝”。桑、麻的种植为邺城的纺织业提供了大量原料,促使邺城丝织业兴盛起来。魏明帝时曾赐倭女王绛地交龙锦、绛地绉粟厨、蓓绛、绀青、绀地句文锦、白绢等丝织物,从所赐花色品种如此繁多来看,不少产品应来自邺都官府工匠。曹操平定冀州后即征户调,绢二匹,绵三斤,以此征税的方法迫使冀州诸郡居民植桑养蚕,因而又促进了民间丝织业的发展。
西晋时期的丝织业也比较兴盛。成都王司马颖出镇邺城,府库中储藏有大量丝绢。他经常用这些丝绢赏赐部下将吏,抚恤阵亡将士。冀州清河郡出产的缣总仍很著名,被王公贵族视为珍品,相互赠送。
2、冶炼业
曹魏承大破坏之后,手工业萎缩,商业萧条。刘虞在幽州曾开上谷胡市之利,又通渔阳盐铁之饶,到公孙瓒以后,这种胡汉贸易和盐铁生产几乎中断。因而,平定冀州后,曹操在河北及保定地区开始冶炼,以王修为司金中郎将,“韩暨为监冶谒者”。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熟铁120斤)用马百匹(百匹马力),更作人排,又费功力。“(韩)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加司金都尉。”韩暨将东汉杜诗的立轮水排改造成卧轮水排,从而增大了功效,并且用煤做燃料运用于冶铸,更增强了效力,加上水力鼓风炉的利用,降低了原料消耗,更提高了铁的冶铸量,故西晋时期河北地区的冶炼业得到继续发展。
3、商业
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刺激了商业。曹魏时期的商业经济主要集中在邺、蓟等地。邺中设有贸易市场,还有掌管市场交易的市长。另外,屯田官在组织农业生产的同时也经营商业,这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
但由于东汉末年的大破坏,河北地区农业衰落,手工业萎缩,铸币业几乎废弃。王莽时期坏五铢钱,更铸小钱,质价低劣,货贱物贵,数万钱才值一石谷。故曹操废小钱,行五铢,仍不能挽救商业的颓废局面。襄国、信都、常山、中山、涿、蓟等城内市场近于消废,往来各地的商贩几乎寻不见踪迹。许多手工业者、商人生计无着,弃业务农,城市一度失去其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像两汉北方的大都会邯郸,在曹魏时成为仅有数千户的小县,代之而起的是众多的坞垒堡壁。他们聚族而居,划地自保,自给自足。坞垒内部,堡壁之间,谷帛的实物代替执行货币的职能。虽然曹操统一北方后瓦解了大多坞垒,使农业、手工业得以恢复,商业有所发展,但货币经济始终没有兴盛起来,因而曹魏时期河北地区的经济特点是自然经济完全占统治地位,商业活动是以物易物居主导地位,货币经济十分微弱。
西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达到极盛,豪族地主依靠着政治特权大肆兼并土地而形成庄园经济,在庄园内完全自给自足,不需要交换。因而河北地区的商业活动仍然很少,手工业和农牧副业大多是自产自用,或贡献朝廷及地方官府,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所占产品份额极其低少。民间交换也主要是以物易物为主,货币很少在市面上流通。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