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2024年03月15日

□海霞

在我们那里,二月二这天很讲究。

早年的时候,每到二月二,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出来,村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便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二月二放鞭炮是我们老家的一种习俗,人们在正月初一和十五放爆竹时都会预留下一两挂鞭炮,等到二月二这天燃放。

我家的鞭炮声响起后,母亲就喊:“都起来别睡啦,崩虫子了。”

这时母亲已经在大铁锅里烙饼了。烙饼煎鸡蛋是二月二必吃的食物,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二月二必须吃这些。母亲说是煎虫子。

吃过早饭,母亲又开始摊黄子。不用问,摊黄子目的还是煎虫子。但是我们不管这些,反正二月二能吃到香甜、暄软的摊黄子就是特别开心的事。

记得那时二月二家家都摊黄子。这是一种用玉米面加少量面粉发酵制作的一种食物,也有用小米面制作的。当时谷子种植面积小,人们大多是用玉米面做原料。黄子锅类似现在的饼铛,只是锅底是凸起来的,直径大概十七八厘米。黄子锅不是家家都有,相邻的几户人家,只要一家有,左邻右舍就掂对着用,很方便。

我们也是借用人家的锅摊黄子。母亲在厨房门口的香椿树下点上一个小铁炉,备下一堆干树枝,放下一张小地桌,把提前一天发酵好的一盆玉米面糊糊端到桌子上,加上一撮糖精,搅和均匀。再把一个小碟里放上一些猪油,在一根筷子顶端缠上一个小棉花球,再拿过来一把小板凳,这就开始摊黄子了。

当锅底烧热后,用棉球沾上猪油均匀地涂抹在锅底,然后舀一勺糊糊倒进锅里,只听“哧溜”一声,便铺满一锅底。盖上锅盖,约摸五六分钟后掀开,色至金黄,有气泡冒出,就可以出锅了。

我总爱拿一把小凳子坐在一边,看着母亲摊黄子。闻着淡淡的香味,我问母亲,为什么二月二煎虫子?母亲一边打开锅盖,用铲子把烙成金黄色的黄子折叠成半月形状,铲出锅,一边说,春天了,庄稼地里庄稼生长,小虫子也生长,把虫儿煎熟煎死,它们就不会危害庄稼了。

二月二真能把虫子煎死?我有些疑惑。看着刚出锅的摊黄子,金黄金黄的,香气扑鼻,馋得口舌生津,满眼都是松软香甜的黄子,也就不再追问了。

这一天母亲的讲究真多,她一大早就告诉我们,二月二不能动针线。

那年也是凑巧,二月二那天,大姐的褂子背筐时剐了一个口子,她从母亲的线笸箩里拿出针线,坐在炕沿边就动手缝起来。母亲见了急得喊起来:“别缝了,快放下,今儿个不能动针线。”

大姐依然不停手,说道:“迷信,瞎讲究。”

“你们这些孩子真是不听话!”母亲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我打小对不明白的事就爱问个究竟,我问母亲为什么二月二不能动针线。母亲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动针就会扎了龙的眼。龙是管下雨的神,不下雨庄稼能长吗?没有粮食你们吃什么?母亲说得郑重其事。

对于我们来说,二月二究竟意味着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很多好吃的。这天除了烙饼煎鸡蛋、摊黄子,母亲还要炒黄豆。抓一把装在兜里,一边走一边捏几粒放进嘴里,既香甜又有幸福感。

二月二,小麦返青了,大人们忙碌着往麦地里运粪肥,开始了又一年庄稼地里的农活。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懂的知识也多了,方知二月二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或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标志雨水增多,春回大地,万物萌发。二月二是一年中农耕的序曲,是播种庄稼、播撒希望的开始。

如今想来,那时二月二,母亲除了忙碌外,眼睛里似乎有着更多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