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通史·古代卷

辽宋金时期至清朝时期(1840年前)

2024年07月15日

□保定学院 张静彦(明朝时期章节撰稿人)

刘观看后辩解,皇帝更加恼怒,将其下锦衣卫狱。第二年将置重典,杨士奇、杨荣求情“贷其死”,于是贬其子刘子辐谪戍辽东,命刘观随同前往,刘观客死他乡。

(六)李原名

李原名(生卒年不详),字资善,安州(治今安新县安州镇)人。洪武十五年(1382年)任御史,二十年(1387年)奉命出使平缅(治今云南省陇川县),进言:“思伦发怀诈窥伺,宜严边备。靖江王以大理印行令旨,非法,为远人所轻。”均得到朱元璋首肯。李原名升礼部尚书后,朝廷有关外国事务多向他咨询。高丽奏辽东文、高、和、定州皆其国旧壤,乞就铁岭屯戍,李原名言:“数州皆入元版图,属于辽,高丽地以鸭绿江为界。今铁岭已置卫,不宜复有陈请。”太祖朱元璋从之,命谕其国守分土,无生衅。安南每年向明廷进贡方物,劳师动众,消耗民力,朱元璋命李原名谕知安南使者,改为三年一贡,遂成定制。李原名还根据太祖之命在全国推行养老制度,申明地方府州县岁贡数量,颁定官吏和平民服饰定式等。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原名以年老退休。

(七)郭琎

郭琎(生卒年不详),字时用,原名进,新安(今安新县)人,永乐元年(1403年)以太学生资格任户部主事,五年(1407年)进工部右侍郎,受命督修武当山宫观,从开工到竣工没有干扰过百姓。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命他去江西安抚军民,考察官吏,次年始先后任吏部左、右侍郎。仁宗即位,命兼詹事府少詹事,更名为琎,宣德初年(1426年)掌行在詹事府。吏部尚书蹇义年老,宣宗欲以郭琎代之,大臣杨士奇认为“琎厚重勤敏,然寡学术”,事遂中止。但第二年他仍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宣宗勉励他学习宋代大臣吕蒙正等人培养识拔人才之举,郭琎留意人才,识得进士李贤,后成为一代名相。当时外任官员九年任满,常有所属民众赴京都要求留任,朝廷即予晋级复任,郭琎认为应该认真查核,不能一有人挽留就加官晋级,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

正统元年(1436年),左通政陈恭建议“改变官吏由大臣举荐,统一由吏部选拔”,郭琎不敢担其责,建议未实行。正统六年(1441年),御史曹恭以灾异为借口请求罢免不称职的官吏,郭琎及尚书吴中、侍郎李庸等20人被弹劾。郭琎等极力为自己辩护,受到英宗的责备但宽宥了他,后因其子郭亮受贿为人求官被御史孙毓等弹劾,令其退休。郭琎入仕早,他天资聪颖,禀赋深厚,临事从容,喜怒不露于声色,精通官场事务。郭琎逝后朝廷封赠为“太常伯”,祀县乡贤祠。

(八)赵豫

赵豫(生卒年不详),字定素,安肃(今徐水区)人。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下保定后,赵豫以诸生身份督赋守城。永乐五年(1407年)授泌阳主簿,未等上任,擢升兵部主事,进员外郎,洪熙时(1425年)任郎中。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在廷臣中选择9人出任知府,赵豫奉敕令到松江府上任(治今上海市松江区)。

当时卫军横行不法,赵豫到任后将带头者施以杖刑再发配到边疆,之后卫军皆顺从。他一心一意安抚百姓,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选择良家子弟勤谨忠厚者为吏员,用礼法加以训导,均徭役节费用,裁减一半的吏员。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然与赵豫商议,清军御史李立到后专务益军,勾结亲戚同姓,为政暴虐,只要有人与他争辩则施以酷刑,民情大受扰乱,到府衙诉冤者达1100余人。又有盐司勾结灶丁,也连累其他民户,成为民间一大害。赵豫皆上奏章论其危害,此二问题得以解决。皇帝下诏减轻苏、松等府官田重租,赵豫所辖的华亭、上海二县减租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九年任期满考绩,百姓5000多人列名上书请求赵豫留任,巡按御史上奏朝廷,命令增两个品级还任。正统十年(1445年)春对众官进行考核,开始树立卓异典型。赵豫与宁国知府袁旭都被选中,皇帝赐宴及袭衣遣还。赵豫在职15年,清静如一日,离开松江时,老幼攀扶着他的车辕,留下他一只鞋作为纪念。

后来赵豫配享周忱祠。

赵豫初任松江知府时,当地的人们遇事多诉讼,凡不是紧急讼案就告之当事人:“明日来。”起初大家都笑他,所以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殊不知前来诉讼的不少是因一时的愤怒,经过一夜后气消了,或者有人劝诫,因而主动停止诉讼的人很多。

《明史》曰:“始与豫同守郡者,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温州何文渊、杭州马仪、西安罗以礼、建昌陈鼎,并皦皦著名绩,豫尤以恺悌称。”

(九)杨瓒

杨瓒(生卒年不详),蠡县人。永乐末年中进士,知赵城县,业绩中以山西省最为突出,破格提拔为凤阳知府。正统十年(1445年)大计天下群吏,始命推举治行卓异者,杨瓒及王懋、叶锡、赵亮等在其中。凤阳是明代皇帝的故乡,勋臣及诸将子孙多犯法令。杨瓒请立户长,稽查出入,自此勋贵子弟才遵守约束。杨瓒上言民间子弟可造就者很多,请增加广生员的名额不要限额,礼部采纳他的建议,考取附学,天下学校有附学生由杨瓒的建议开始。

杨瓒擢升浙江右布政使,与镇守侍郎孙原贞讨平陶得二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