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保定学院 张静彦(明朝时期章节撰稿人)
崇祯四年(1631年),神一元攻陷保安。延安告急,延绥抚镇都东援陕西,巡抚下令贺虎臣及副将李卑援剿。贺虎臣等进围保安,民军引河套数千骑挫贺虎臣军。与张应昌会合击败之,民军弃城而去。贺虎臣等前后斩1900人获首功。崇祯五年(1632年),可天飞、郝临庵、刘道江、李都司再围合水。贺虎臣偕临洮曹文诏、甘肃杨嘉谟、固原杨麒合击,大破民军甘泉之虎兕凹,斩首1700多。崇祯六年(1633年)五月,蒙部插汉虎墩兔共5万骑自清水、横城分道进犯宁夏。守备姚之夔等不能抵御,沙井驿副将史开先、临河堡参将张问政、岳家楼守备赵访都溃逃。敌军遂进逼灵州,贺虎臣急领千骑入守。旋尽带中兵出击,驻守大沙井。敌军从汉伯堡突至,贺虎臣军未来得及布阵,而且众寡不敌,遂战死,他的儿子贺赞带50骑突围。此事上报朝廷,赠贺虎臣都督佥事,赐祭葬,世荫指挥佥事。不久录先后功,再赠都督同知,世荫锦衣副千户。
(十七)阎鸣泰
阎鸣泰(1572—?),清苑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为辽东参政、拾遗,被弹劾罢归。后来起用为佥事,分巡辽海(治今辽宁省开原市北),开原失陷以后被经略熊廷弼派遣巡抚沈阳,半道恸哭而返,不久托病谢职回家。天启二年(1622年)起用原职,监军山海关,不久升为副使,受重臣孙承宗知遇,屡次上疏推荐。
同年八月,孙承宗自请督师蓟州(治今天津蓟县)、辽东(治今辽宁省辽阳市),擢升阎鸣泰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孙承宗以重臣身份守关,事权独揽,阎鸣泰不能行其志,遂于次年五月中又称病辞职,在家闲居三年。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后,阎鸣泰暗地与其结纳,因御史智铤举荐,召为兵部右侍郎,为魏忠贤歌功颂德,建立生祠。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宁远(治今辽宁省兴城市)告警,畿辅震惊。内阁顾秉谦等人认为顺天巡抚吴中伟没有抵御外侮的才能,举荐阎鸣泰代其职。不久,阎鸣泰代替经略王之臣总督蓟州、辽阳、保定军务。宁远大捷叙功,晋为兵部尚书。天启七年(1627年)以缮修山海关城晋升为太子太傅,后召还北京,协理军政,叙锦州解围之功,加少保,三殿落成后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明熹宗死后,阎鸣泰代替崔呈秀为兵部尚书。
阎鸣泰依靠魏忠贤方得以重新起用,遂专事谄谀,每次陈述边事,必定歌功颂德,在蓟州、辽东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多至7所。崇祯元年(1628年)被言官弹劾,次年,崇祯皇帝下诏定魏忠贤逆案,阎鸣泰被遣戍边而卒。
(十八)李乘云
李乘云(?—1641年),高阳人,少时读书,侧重治世之学,留心军事,旁及击剑之技,故文武兼备。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任山西浮山县令,简练乡勇,自成一军,境内“草寇”敛迹。后来,李自成起事军的一部攻打浮山县城,李乘云率练卒迎战,引弓射杀起事军头领。起事军退兵,浮山未克。之后,李乘云又领兵增援东平等县,解巡抚部将薛晋之困。崇祯十四年(1641年)因领兵之才调任河南大梁道,驻守禹州。是年十二月,李自成连克鄢陵、陈留诸地后兵临禹州城。李乘云率兵顽抗拒守,起事军昼夜攻城,造云梯攀上城垛,攻克禹州,被活捉。起事军将其押往城外,“大骂不绝声”,遂被起事军乱刀杀死。皇帝闻之震悼,颁旨祭葬。高阳、禹州分别为其立祠,号“忠烈”。
(十九)张罗彦
张罗彦(?—1644年),字仲美,清苑人。父张纯臣,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张罗彦中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三甲第一名,授官行人,奉使旋归乡里。乡郡三次遭清兵侵扰,罗彦帮助当地官员守御城池,三次立功,后迁至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几次借封疆事引用人员不当,张罗彦多次驳正。崇祯皇帝怀疑吏部行私,派厂卒经常在公署侦探,曹郎多因此被谴责,张罗彦独无事。后迁光禄少卿,因被诬陷罢官归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农民军进逼北京,保定府同知,邵宗元召集通判王宗周及张罗彦等人商议守保定城,罗彦兄弟与宗元等歃血盟誓,决心死守。总兵官马岱出屯蠡县扼守要道,罗彦等纠集乡兵分区防守,其兄张罗俊守东城,罗彦自守西北,弟张罗辅为游兵,粮食不足,罗彦兄弟出私财相助。李自成农民军屡次遣人招降,罗彦兄弟防守益坚。农民军攻克北京城后,保定城中人心浮动,罗彦令每人在脖子上戴上一枚崇祯钱,以表示拥戴故主之志。农民军知张罗彦为谋主,呼其姓名,且射书劝降,罗彦不顾。
督师大学士李建泰于昌平降农民军后奉命到保定协助农民军攻城,他率残卒数百、载饷银10余车进入城中。农民军攻城益急,李建泰建议先向农民军投降。张罗彦坚决反对,并亲自点燃西洋大炮反击,农民军全力攻打,城四面被焚,李建泰副将郭中杰做义军内应,保定城遂被攻克。张罗彦自缢而死,其兄罗俊、弟罗善与罗辅等一门在城破后皆死。
二、古迹
明代的边防军事要地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古迹,长城遗址就是这些古迹的主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