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9日
□保定学院 赵云耕 河北大学 顾乃武(清朝时期1840年前章节撰稿人)
保定的府城地位决定附郭清苑县的行政机构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清苑县的衙署位于城内西南,明代洪武年间创立,“正堂三间,曰‘亲民堂’,前有戒石坊,旁为户、吏、礼、兵、刑、工六科吏典房,前为仪门三间,两旁有角门,前为大门三间,门左为族善堂,门右为申明亭。”其余尚有关帝祠、县狱、大号、典史署堂、川堂、库房、库楼、慎堂三间、花厅等。清苑县的衙署之所以位于城内西南,除有从属地位不能建在城市中心的原因外,也是出于现实角度的考虑。清苑县所辖地区主要在保定城的南部以及东部,清苑县衙邻近南门,便于行政管理的实施。
入清后,保定继承了明代城市的官署格局,同时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调整过程。清初,保定开始有八旗兵驻防。顺治六年设立城守尉,统辖正红、镶红二旗甲卒500名,驻扎城南。城守尉署借用府库之明伦堂,后重修。清代初期保定有大量驻军,主要集中在东城,如穿行楼以东、府学以东,南门旁的南寺附近,金台驿之南皆“禁旅驻防处”。清代也对明代的行政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置参将,参将署在城西北隅的明代总兵衙署。
保定城市最大的变化就是成为直隶省的省会后大量省级行政机构先后迁入。由于保定的城市格局早已奠定,因此,迁入之初,因仓猝权宜,往往只能因陋就简,占用原有一些机构的旧衙署。康熙八年,清政府裁撤三省总督,直隶巡抚由真定移至保定,同时设置守、巡二道,保定正式成为省会。省级衙门迁入保定后,直隶巡抚署占用了城内西北隅的参将署,其地“湫隘庳陋,观瞻不肃”。直隶守道署占用北察院署,在西门内西大街之北,巡道占南察院,在县治西北,都偏离了城市的中心地区。康熙三十六年,直隶省的提督学政公署由易州迁至保定,“始则因陋就简,继则颓塌倾败”,由此可见,省级机构并没有成为城市的主体。
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省级机构在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筑规格亦越来越高。雍正二年升直隶巡抚为总督,改直隶守道、巡道为布政使和按察使。随后,总督署亦择地重建,雍正七年,钦天监监正明图、户部主事管志宁奉命选择总督署基址,最终选定原大宁都司后为参将署的旧址,由怡贤亲王允祥传谕直隶总督杨鲲,“庀材鸠工,并发公帑”建造。其东西长约130米,南北深220米,占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周垣崇闳,庭阶轩敞,自治事之堂,燕私之居,文武将吏岁时公燕之所,朝夕听事之厅,以及合乐之轩,教射之圃,材官之次,众隶之舍,府厩斋厨,细大毕具。”直隶总督署不仅移至城中心偏西的地方,而且已经成为城内最宏大的建筑群。
雍正四年(1726年)改大名道为清河道,修葺保定通判旧署为衙署。乾隆四年(1739年),直隶提督学政的公署亦得到重建,耗银3900多两,新增房屋数十间,“可以冠冕直省之百八十一郡”。省级机构经过重建已经成为城内建筑的主体,总督衙署取代旧有保定府衙成为城内新的核心。清代保定城市官署调整和重建的过程就是城市行政等级提升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直接反映。
(三)公共建筑的布局
1840年前的清代保定城市中,庙宇和祠堂是另一类型的城市建筑景观。据民国《清苑县志》记载,包括文庙在内,保定城内外有庙宇和祠堂多达81个。保定的庙宇、祠堂等多建于清代之前,清代多有修缮而少有新建。其中新修的庙宇多是伴随官衙的修建而建造的,成为官衙的组成部分。如直隶总督署内建有旗纛庙、武城王庙、衙神庙以及龙王庙等。
一些官属的庙宇较受官府重视,建筑规格很高。如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入清后,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雍正二年(1724年)、四年、十年都得到重修或扩建,有“大成殿三楹,后为崇圣祠三楹,殿后东西两庑各九楹,东南隅为魁星阁,西南隅辟一门,达学署,再前为戟门三楹,左掖为名宦祠三楹,右掖为乡贤祠三楹,前为泮池”。
文庙之外,保定最大的庙宇是城隍庙。城隍庙位于城北的中心,坐北朝南,占地约百亩,造型古老,殿宇宏伟,最早兴建于元代,后毁于战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新修建。城隍作为城市的守护神受到地方官的重视,“凡新官抵任,必先抵谒定誓,乃敢行事,每举祀礼,预移碟文,而岁时有祭,涝旱疾灾有祷。”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下令重修,并御赐匾额。清代时期,城隍庙不仅承担着祭祀祈福的宗教职能,还是城内商业、社会交往以及城市居民娱乐生活的中心。
除官属庙宇之外,保定城市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民间信仰的庙宇。这些庙宇和祠堂的布局并无特别的规定,几乎可以配置在城内的任何地方,当然也往往根据其职能被安置在较为优越的位置上。如大慈阁位于东西大街与北大街的交叉之处,高10余丈,是保定城中最高的古建筑。上祀观音大士为保定八景之一,被称之为“市阁凌霄”。在这些庙宇中数量最多的是关帝庙,在保定城内有9座,而且多居城内显要位置,这与关帝庙的多种功能受到了官府和普通百姓的普遍信仰有关。至清末时,官府求雨往往还选择在关帝庙进行。
按庙宇功能安置成为保定城市庙宇布局的鲜明特点,如文昌宫、魁星楼主要位于府学旁,同军事相关的真武庙、三元宫、三圣祠都在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