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0日
尹小华 摄
□尹小华
不久前的一天,我们一行十几人随船进入白洋淀。此时,白洋淀荷红苇绿,菱叶灿灿,鱼跃水面,鸟儿群翔。
尽管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白洋淀并不陌生,但还是被它的美景震撼了——片片荷塘随风泛起微波,荷叶和花朵轻轻摇曳,引来蜻蜓在荷塘上空翩翩起舞,犹如一幅高雅素洁的风景画;一块块青翠欲滴的芦苇荡点缀在淀水间,似铺就的绿茸茸地毯;时而漂过的小船上显露出渔民的健美轮廓……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船主赵师傅见有人不时对着荷塘拍照,便缓缓停了下来。我们近距离观荷,盛开的粉红色荷花中心有一个小莲蓬,5片花瓣犹如一个精致的托盘,如幻如梦。阵阵轻风吹过,带着荷花的清香与淀水清新的空气拂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这段时间天气炎热,白洋淀的荷花开得最美,翠色满淀,荷香四溢,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当我们在荷花中沉醉时,一只细细的小脑袋突然从水中冒了出来,原来是一只小鸭子在捕捉小鱼。接着,成群结队的鸭子在芦苇丛中穿梭游弋。空中,大大小小的鸟儿飞来又飞去……如今,白洋淀湿地全域被列为禁猎区,越来越多的爱鸟志愿者参与到巡护中,白洋淀成了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在安新县王家寨村附近的湿地“问源亭”,我们遇到一位爱鸟志愿者。午后阳光正酷,但他已经在此守护了两个多小时。他指着三四十米远的芦苇丛说,看那边的5只鸟,我判断它们是新来的,应该是一家三代,一只祖辈、两只父辈、两只晚辈。我已经跟踪它们两三个月,它们肯定是生鸟,不敢靠近人,所以一直没有拍到理想的照片。说话间,一只大鸟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浮出水面时嘴里叼着一条小鱼,朝一只小鸟游去,小鸟欢喜地迎了上去……
就在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写作者应该对人类栖居的这片大地报以敬畏、给予尊重,让读者认识到生命的意义,给予读者人与自然万物应该平等对话的启示。每一个生命的抵达或者离开,不管卑微还是强大,它在天空下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闪闪发光的奇迹,只这奇迹的本身就值得我们书写记录、赞美歌咏。
我们继续往淀中心驶去。
小船、快艇、游轮穿梭其间,我们穿芦巷,绕船坞,观白禽,嚼鲜莲……往来的游船与我们擦舷而过,泛起层层波浪。波浪荡进苇丛,芦苇便微微摇晃着,有些欲落未落的芦花就悠悠地落了。水珠溅在脸上、臂上,凉飕飕,麻酥酥,沁人心脾。大家频频招手,热情地打着招呼,相互问候祝福。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穿过一片片茂密的芦苇荡,驶过豁然开朗、清香四溢的荷花大淀,迎着暮色而去。
站在船头放眼四望,夕阳西斜,满淀余晖。水中屹立的一个个村庄像小岛一样罩在淡淡的红雾里,渔民们忙碌的身影和时而传出的欢笑声为村庄增添了无限生机。
回到码头,天已升起白雾,一种“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的诗境悠然而生。
在大家的一再挽留下,船主赵师傅终于答应与我们共进晚餐。席间,有人提起了《小兵张嘎》,赵师傅的眼睛一亮,随即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是白洋淀雁翎队员的后人,听着祖辈的故事长大。他给我们讲了雁翎队打鬼子的故事,讲到在赵庄子和张庄子之间的芦苇荡里用大抬杆伏击鬼子船队,一举歼灭鬼子20多人;讲到用鲫鱼做诱饵,化装袭击十二连桥鬼子据点……描述了雁翎队员们英勇无畏和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他的目光很坚毅,不紧不慢,像叙说遥远的平常事。
我望着静静的淀水,望着水里的天、水里的云、水里的芦花……恍惚间,我听见那船桨拍出的水声仿佛是悲壮的回声在震荡,禁不住生出对抗日英雄们的深深敬意。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英雄的形象一直被后人传颂,英雄的精神像燃烧的火炬,在文学的版图上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