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绽放! 中国烟花已经进入“Next Level”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春节南昌烟花秀现场。 李龙 摄

2025年1月12日,在沈阳市沈北新区的稻梦小镇,小游客放烟花。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这是2024年12月在湖南浏阳拍摄的“天空之门”创意烟花,“烟花+无人机”呈现视觉奇观。 彭红霞 摄

今年春节,烟花带着强劲科技风,点燃浓浓“年味儿”,惊艳出现在公众视野。

从春节到元宵节,各地举办的烟花秀相比往年明显增多,有的城市时隔10多年后重启大型烟花表演。

天南地北万家灯火,“想不到的烟花”成了节日“顶流”。

在社交媒体上,烟花秀的视频铺天盖地,人们沉浸在火树银花的视觉盛宴中。有海外网友惊呼,中国烟花已经进入“Next Level(下一层级)”“中国证明了魔法的存在”。

“难以想象的样子”

2024年12月底至2025年2月中旬,湖南浏阳58家燃放企业在29个省份焰火燃放场次预计约500场;江西万载燃放企业焰火燃放场次超过150场,上栗5家燃放企业则在新疆、内蒙古、广东等9个省区燃放40余场。

从制作到燃放,烟花已经长成了人们“难以想象的样子”:

——无人机挥舞“魔法棒”。

据生产厂家介绍,传统烟花爆竹发射方式基本是利用火药推力将烟花送上高空。借助无人机,烟花能够营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画面。比如,“流星雨”的效果,是无人机搭载烟花在空中按预定轨迹飞行,烟花从空中洒落,如同流星划过夜空;“天外来物”的效果,是由无人机将烟花带到特殊设计的位置后点燃,仿佛是来自太空的神秘礼物。

——新研燃料创造奇幻色彩。

起源于烟花艺术家蔡国强创意的“七彩祥云”烟花,采用了特殊化学物质,通过精心调配,在夜空中绽放时五彩斑斓的烟雾缓缓散开,如同“打翻了颜料盘”,仿佛天空中出现一片祥云,令人陶醉其中。

“蓝色烟花”又是一例。过去由于对原材料纯度和配方要求高,蓝色烟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烟花生产厂家通过不断探索,采用纯度较高的“铜基蓝”等材料,让烟花燃放时发出明亮的蓝色光芒,具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创意烟花争奇斗艳。

“加特林”烟花取名自加特林机枪,燃放时有出射速度快、火力猛烈的特点,类似机枪射击效果,是近年来流行的网红产品。浏阳市星视界烟花贸易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沙说,“加特林”烟花能玩出很多新花样,有配备彩灯的,有可以旋转发射的,有呈现渐变色效果的。

“不仅仅关乎化学”

今年首个“非遗版”春节里,在河北井陉,“打铁花”“打树花”“狮子火”等非遗焰火交相辉映;广东梅州的人们在竹篾扎成的“龙身”里装入各式烟花爆竹,舞龙者手擎“火龙”,缤纷焰火从“龙身”喷出,一时间火光冲天、龙影翻腾。

火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很早就被应用于爆竹制作。千百年来,上至国家庆典、下至民间活动都能看到烟花身影。人们相信这种由火药带来的美学体验能够驱邪祈福,带来好运和吉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仲畦说:“花炮不仅关于化学,更是文化和艺术。花炮制作者是特殊的画家,将天空作为画纸,将五彩缤纷的烟花作为颜料,用技巧作为画笔,这就是烟花的魅力。”

专家从学理性的角度出发,认为“烟花热”更多折射出文化积淀、重视仪式、情绪释放等多重社会意义。

古老产业搭载AI、无人机技术起飞

据中国烟花爆竹协会秘书长方华云介绍,全国共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400多家,批发企业4200多家,零售单位20万余个,从业人员60余万人。2024年,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生产总值近800亿元,出口额80多亿元。这个不大不小的传统产业,近年来一直在寻找市场突破口。

在烟花燃放领域,跨界融合创新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烟花+无人机”是典型代表。

对于全息投影、AI等前沿技术,花炮企业积极“尝鲜”,将其应用于焰火表演。据了解,还有企业尝试在专业燃放的礼花弹里植入智能芯片,以控制燃放高度和时间。

作为全球烟花爆竹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烟花凭借品种丰富、迭代更新快以及价格优势等特点,受到全球顾客喜爱。

被烟花“照亮”的城市

当不少地方坚持禁放对烟花说“不”,另一些地方则选择张开双臂拥抱——烟花秀的舞台可以是整座城市。

“船上+楼上”燃放、“水上+楼顶”辉映,结合“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附近江景景观,一幅长达1300米的巨型画卷呈现出来……这个春节,江西南昌40分钟的烟花晚会吸引约50万名游客到赣江畔观看。被烟花带火的不仅是南昌。

表演烟花“吸睛”出圈,绕不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彼时,城市上空的“大脚印”烟花震撼无数人。从那时起,表演烟花成为不少烟花企业的经营重点。这种创新也匹配了近年越来越多城市、景区举办烟花秀的旺盛需求。

未来如何璀璨绽放?

人们对烟花热爱和追捧的“B面”,是花炮产业在“戴着镣铐跳舞”。

出于公共安全和环保治污压力,很多地方对烟花鞭炮燃放实施禁放令、限放令,有的地区甚至一度“全域禁放”。近两年,一些省份和城市“由禁改限”,但燃放政策总体仍然偏紧。

禁限放烟花的动因是安全和环保,而这也是烟花产业未来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在技术和消费变革的浪潮下,传统花炮产业面临新挑战。有分析认为,电子烟花、赛博烟花正在强势崛起,并以其观赏性高、科技感强、环保安全等特点,有可能成为传统烟花的理想替代品。

国内花炮企业还需加大高水平“走出去”的力度。

未来,烟花又将承载人们怎样的想象力、带来怎样的惊喜?谁也不能准确描摹。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一样的烟火,必将照亮中国人的现代生活。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