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白石山镇:绿水青山间的焕新之旅

2025年09月26日

荆山口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改建自家的房屋做示范。

涞源县白石山镇精品民宿集群。

白石口村民宿小院“见山客栈”。

斗军湾村民宿小院“小满庭院”。

□保定晚报记者 胡克坚 陈红红 尹红权

党建引航强根基

白石山镇坐落于涞源县城南部,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在此交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白石山拔地而起,七山滑雪场四季可玩,华中小镇古韵悠然,长城遗迹蜿蜒山间。曾经,依托这些资源兴起的农家乐是当地乡村旅游的主力,但随着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设施简陋、服务单一、同质化严重的传统经营模式逐渐失宠。

市场的痛点,正是发展的切入点。白石山镇党委、政府敏锐捕捉到文旅产业从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的趋势,果断提出以民宿产业为突破口,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牢牢抓住文旅产业从旅游观光型向旅游度假型转变的趋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成立白石山乡村旅游协会,探索‘党支部+协会+民宿’的民宿产业发展新模式。”白石山镇党委书记梁小鹏说。

白石山乡村旅游协会的成立,成为民宿产业发展的“调节器”与“助推器”。“我们成立白石山乡村旅游协会,目的就是统一行业标准和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游客信任度,做好政策对接与权益维护,集中解决商铺经营中的共性问题,在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同时,更好地保障游客的权益,也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白石山镇党建办主任张怡说。

党委统筹把方向,支部带头作示范,党员积极参与,白石山镇建立“党委、支部、党员”推进机制,形成了三级联动的良好局面。

“通过支部书记带头闯、党员带头干、协会统一管,以党建引领白石山民宿向规范化、高端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让‘小民宿’撬动文旅产业‘大发展’,加速构建形成‘一核两轴三区五带’文旅发展总体格局,不断做强都市农业、步道观光、冰雪体育、长城风情、低空飞行等特色产业,以文旅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梁小鹏说。

民宿集群兴乡村

白石口村党支部书记肖海云的“见山客栈”,是第一批完成升级改造的民宿。回忆起初创时的顾虑,她记忆犹新:“一开始我也是有顾虑的,担心投入大,怕有风险,后来领导带我们外出参观学习, 开阔了眼界,回来之后又给我们进行培训,还帮我们申请贷款,打消了我的顾虑,这样我就把农家院改造提升为民宿,不仅提高了入住率, 收入也增加了。”

更让肖海云振奋的是,她的第二家民宿“起云台”正在紧锣密鼓改造中,名字取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白银公路边的“见山客栈”遥相呼应,让游客在这里感受山水诗意。

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经营者富了口袋,更让村民共享了发展红利。在“见山客栈”当服务员的脱贫户肖敏,如今已过上了“双薪”生活。“自己家里的小院出租给常住游客,有一份租金,在这儿当服务员有工资,比以前强多了,我们村里年龄大的老人,可以摆地摊卖土特产,现在我们村里家家户户过得都挺好的。”肖敏说。

游客的口碑,是最好的名片。在肖敏的民宿小院里,游客王秀宪热情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种的蔬菜,她告诉我们,今年已是第四次来这里避暑了。“这里又凉快,也不用空调,自己能种菜,能体验一下农家的生活,村里有民宿,还有农家院各种风格和类型,能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见山客栈”的蜕变,是白石山镇民宿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党组织成为最强的“红色引擎”,党员成为最亮的“示范标杆”。各村都积极响应,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做示范,率先把自己家的房屋进行改造。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体验优质的示范民宿。

在荆山口村,村党支部书记徐文革用自家房屋改造的民宿成了“样板间”。“刚开始村民都观望,怕担风险。”徐文革说,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决定“先干为敬”,不仅自己投钱改造,还主动分享经营经验。“我带头改建自家的房屋做示范,党员户提升自己家的服务,改造见效后,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斗军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建立打造的“小满庭院”,则演绎了老宅子的新生。院里有凉亭、花圃,阳光房里还能种菜。“7月份改造完成后,短短两个月就接待了十几拨游客,大多来自北京、天津,来体验咱们涞源的凉爽气候。”王建立笑着说,“我们做的民宿在我们村是首家,我们村有一部分党员还有一部分群众也挺感兴趣,也想通过咱们这个样品过来参观,也想后续加入咱们的队伍。”

党员带头示范,政策精准滴灌,让白石山镇的民宿集群不断壮大。据白石山镇镇长耿伟介绍,目前全镇共有民宿农家院169家,带动就业2600余人,年接待住宿游客达5.9万人次。“今年我们先后开展了四期民宿管家培训,帮助15家民宿经营者办理小额‘民宿贷’,对民宿升级改造,持续壮大民宿集群,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持久力量。”耿伟说。

凉爽的气候、丰富的历史文化、壮美的自然风光、贴心周到的服务,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避暑度假、休闲康养。目前,白石山镇民宿升级改造工作正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党建引领下的“美丽经济”已成为该镇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手记

一院一景皆成诗,一山一水总关情。绿水青山终不负,金山银山入梦来。

从“旧农房”到“新民宿”,村里迎来“新活力”;从“农家乐”到“精品院”,民宿产业跨越升级。白石山镇以“两山”理念为核心,将苍山云海化为发展底色,用生态资本撬动绿色经济,让村民端稳“风景饭碗”,更让白石山成为京津冀的生态会客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涞源县白石山镇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者。

从昔日简单的农家乐,到如今蓬勃发展的精品民宿集群,这里的故事,不仅是绿水青山间的焕新之旅,更是乡村产业的美丽蝶变。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底蕴,白石山镇以党建为引领,将民宿小院打造成文旅康养深度融合的新场景,开辟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