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谨防“隐形杀手”:一氧化碳中毒

2025年10月21日

□保定晚报通讯员 刘和平 刘帅真

秋冬时节,随着气温逐渐走低,人们愈发依赖各种取暖设备营造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然而在这份温暖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作为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是造成有害气体中毒乃至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常见的室内活动,如炭火火锅、汗蒸等,都可能因通风不良而导致一氧化碳在不知不觉中积聚,进而引发中毒。因此,提高防范意识,掌握相关防护与急救知识,对保障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在多种日常场景中,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往往悄然而至。例如,在密闭空间内燃烧煤炭或植物燃料,在室内吃炭火锅、烧烤,或使用老式煤炉取暖、做饭,都容易使一氧化碳在空气中悄悄累积。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因长期处于厨房等相对封闭环境,也属于中毒高风险人群。此外,家用燃气热水器在工作时需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一氧化碳,如果室内通风不畅,废气滞留,极易引发中毒。同样,长时间停留于未通风且开启空调的车内,或身处密闭的塑料蔬菜大棚中,也会因空气流通不足而造成一氧化碳浓度上升,威胁人体健康。

一旦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其危害可累及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等多个系统,因此及时识别中毒症状至关重要。轻度中毒者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慌心悸、恶心呕吐、浑身乏力等;若中毒程度加深,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尿量减少、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以及步态不稳、意识模糊等症状,同时甲床和口唇可转为青紫色。重度中毒者甚至会突然昏倒,陷入昏迷,伴随四肢抽搐和大小便失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儿童中毒后症状进展往往更快,可表现为突发呕吐或异常嗜睡,孕妇的胎儿对缺氧更为敏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群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此外,部分患者在经过一段看似恢复的“假愈期”后,还可能发生迟发性脑病,出现痴呆、精神异常和运动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面对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情况,正确的现场急救是挽救生命的关键。首先,应立即开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流通的新鲜环境,使其尽快脱离中毒现场。其次,要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如患者意识清醒,应保持其静卧休息;若已陷入昏迷,需清理口鼻分泌物,使其平卧并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导致窒息;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停止,须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轻度中毒者在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多能缓解,但仍需就医进一步评估;中重度患者则须立即送医,并优先考虑接受高压氧治疗。在施救过程中,务必牢记两个“不要”:一是不要让患者剧烈活动,以免加重机体缺氧;二是不可采用民间“土法”,如泼冷水等不当刺激,以免延误救治甚至加重病情。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医生提醒,预防始终胜于救治。有效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保持环境通风是关键,规范安装排风装置是基础,定期检查排风装置不可省,安装烟雾报警器更安心。只有不断增强安全意识,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与应对措施,才能切实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