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鹭恋上口子头,村民热爱着苍鹭,一段人鹭和谐共生共美的佳话,从历史走来,向未来延续——

一树苍鹭

2025年10月25日

车在山谷溪畔穿行,葱郁密实的绿色廊道无尽延展。清脆的鸟鸣不绝于耳,路转山石忽现,光影闪烁,和风拂面,独属于初秋山野的清丽浪漫,让我顿生“地偏心远”之感。 这山是太行山,连绵伟岸;这河是鹞子河,蜿蜒多情。 因参加一场朗读采风活动,我又一次来到了阜平县史家寨乡。 在这山水之间,世代生活着勤劳淳朴的农家乡亲,曾驻扎过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深藏窑洞群、明长城敌楼,还有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的最美乡村公路……而我最牵挂的则是史家寨乡口子头村那神秘而壮观的一树苍鹭。 我的思绪瞬间闪回到不久前,与航拍达人李桂臣于苍鹭即将北飞时赶赴口子头村观赏、拍摄苍鹭的奇妙场景。

□张金刚

苍鹭家族在口子头村山尖几株高大苍劲的古松上,已筑巢安居近200年。苍鹭年年来,年年增,近年被摄影爱好者推至公众眼前,口子头村也成了网红村。而我仅是通过媒体赏其影像,却没有机会跟它们“面对面”接触,甚感遗憾,这一次不能再等了。

一进村,桂臣便迫不及待地指向村庄后山:“那4棵古松就是苍鹭在口子头的‘家’。”青山四合,碧空流云,古松挺立,苍鹭安然。路边树荫下,几位纳凉的村民正在悠然闲聊。我向一位老乡打问:“去松下看苍鹭从哪里上山?”他埋头说:“没路,上不去!”一听便知他是出于对苍鹭的保护,故如是说。我解释身份并且承诺一番,他才指路给我,并嘱咐我别惊吓到它们。

拨开丛生的荆棘,现出一条小路。行至松前,便隐隐闻到一股苍鹭落粪的味道。“喳喳喳”,苍鹭的鸣声在幽寂的山林中回响,愈发悦耳。

眼前挺拔粗壮的古松,枝干舒展,旁逸斜出,挂着松塔,似从《松鹤延年》的国画中走出,透着古韵古意。如此惊艳的树形便于群鹭衔枝安巢,经年累月,旧巢加固,新巢递增,松托着巢,鹭依着松,松鹭之缘颇感美妙。

松下,古老宁静的口子头村,屋舍俨然,菜畦碧绿,水泥公路贯通南北,清澈小溪伴路南流。松上,数只苍鹭在树端伸颈伫立,遥望群山,似放哨,似静思。忽而冯虚御风,从松间次第起飞,展翅滑翔,绕松冠飞旋徘徊数周后,振翅,伸腿,稳稳停住。我在山头静立,俯仰之间,蓝天、白云,群山、古村,青松、群鹭尽收眼底,这如写意水墨般的《村居松鹭图》美得令人沉醉。

只仰观、远眺,断不能看得“苍鹭之家”全貌,也难将这“松上精灵”看得真切。正当我望鹭叹惋之时,桂臣的航拍无人机已在头顶盘旋。对呀,何不借镜头之眼细细观赏。

匆匆下山,只见桂臣闲坐露营椅,正惬意地透过无人机显示屏边操控边拍摄。我疾步上前,招呼老乡一起低头观苍鹭。来过多次的桂臣颇为自得地说:“为了更好地拍摄苍鹭,我刚更新换代了‘飞机’。瞧咱这设备,距鹭巢这么远都能清晰地捕捉到细节,关键是不会惊扰苍鹭。”我为他的专业技术和爱鸟情怀点赞,心随他的操作在天空遨游。

独立树端的苍鹭,双目圆睁,岿然不动,傲视天地。清风拂过,苍鹭头顶狭长如辫的两根黑色羽冠随风飘动,长颈上的白色羽毛、翅膀上的青灰与黑色羽毛因风乍起,长长的尖尖的黄喙紧闭着,修长有力的双腿挺立着,颇有身披铁甲迎风而立的大将风范。

许是意欲舒展筋骨,或表达愉悦,或打闹逗趣,一只、两只或多只苍鹭开始蹁跹起舞,宽厚的翅膀开合起伏,伸直的腿爪时而点枝时而凌空,忽而在巢里,忽而在枝头,头颈扭动,长喙微张,双眼亦有了温情。独舞,双舞,群舞,一场“松梢苍鹭舞会”精彩上演,令人赏心悦目。

最可人的是那些满身绒毛刚刚出壳的“小可爱”,个个腿脚蹒跚,萌态十足。它们会在父母的养护和兄姐的照看下一天天长大,长成苍鹭该有的英武之姿、优雅之态。镜头拉近,鹭巢内露出几颗未孵化的青灰色鹭蛋,还有大鹭正静卧孵蛋,“后继有鹭”“鹭丁兴旺”的苍鹭家族着实令人欣喜。

“小鬼当家”,那大鹭去哪儿了?村民说是去距村几十公里的王快水库给小鹭捕鱼打食去了。未亲眼看见,但借视频资料,我脑补了苍鹭捕鱼的画面:情绪稳定、耐性极好的苍鹭蹲守水岸数小时,静待时机,低头捕鱼,再配上灰冷色调的羽毛,颇有几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苍鹭也因此得一“长脖老等”的别名,太形象、太诙谐了吧!

生活在山脚下50余年的村民说,苍鹭一天应是轮流两趟远飞打食——第一趟早上出发,午后回巢,第二趟傍晚出发,凌晨回巢。几乎每天他都是被凌晨苍鹭喂食的“喳喳”声吵醒的,吐槽中透着几分宠溺。我打趣说:“等苍鹭飞走,听不到了,是不是还想念这吵闹呀?”他说:“还真是。”

“来,看看最大的那棵古松上有多少鹭巢?”我的提议让桂臣来了兴致。操作无人机,拉近,环绕,升降,我俩将树梢、树杈、枝下苍鹭用荆条松枝等精心搭建的巢数了个遍,足足有21个,直径均约70厘米。大小4棵古松,估算下来得有60余个鹭巢,按平均每巢住三只算,这一季应有近200只苍鹭在此繁衍生息。近200年,历经无数风雪雷雨,古松未折损,鹭巢始终在,会有几十代、多少只苍鹭栖居过口子头呢?这个问题只是想想都感觉颇为激动。

据村民说,先民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住于此,创建口子头村,已有几百年历史,当年就有这松树。许是苍鹭看上了这里群山环抱、优美清凉、山有松树、河湖不远的优越条件,每年立春后迁徙至此,将生命中最浪漫、最重要、最辛勤的恋爱、生蛋、孵化、育雏历程留在了这里。待小鹭长成、气温升高,壮大了的苍鹭家族便一路北飞,来年春又归。

口子头村村民世代视苍鹭来栖为祥瑞之兆,悉心看护着苍鹭,也悉心看护着古松。苍鹭恋上口子头,村民热爱着苍鹭,一段人鹭和谐共生共美的佳话从历史走来,向未来延续。

本版摄影 李桂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