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王兴伟在深秋中观测水情。 受访者供图
□保定晚报记者 苏兰生
深秋的几场连阴雨,让身处山区水文站的工作人员睁大观测的眼睛。
“群泉涌,河纵横”,保定河淀相连、水库众多。这一道道水、一座座库,自是生态保定的打卡景色,也是水文观测者日夜坚守的安全“前哨”。
今年44岁的王兴伟就是保定水文勘测研究中心的一名水文工作者。1999年8月,他入职设在涞水县的落宝滩水文站后,走遍测区雨量、地下水等所属站,查勘河道走势、下垫面情况,做到了防汛测报心中有数。
在工作中,他主动向站内的老科技工作者学习,学习那种吃苦在前、任劳任怨的精神,并勤思多问、书写笔记、苦练技能,尽快掌握从流域特性到测站考证,从外业测量到内业计算,从属站管理到站务管理工作,逐渐成长为水文站的站长。
交谈得知,2009年初他曾被紧急抽调,参加南水北调应急供水沙河入干渠新设的临时向阳站的监测工作。当时,倒春寒的渠面结有冰层,连阴雨更是带来无尽的寒意。他在那里连续监测3个多月,第一次使用ADCP测流,熟练掌握了新仪器观测。
此后,他数次被抽调参加王快水库、安格庄水库向北京应急供水监测工作,成为一名叫得响的技术骨干。
每年的汛后,他都参加勘测研究中心的资料整编工作,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很快掌握了所属雨量站、山洪站、中小河流站及地下水站等监测站网各点位的全部情况。他每年组织站员在汛前完成度汛检查准备、汛中巡查检修以及汛后养护等工作,确保高密度监测站点的雨水情信息及时传送到省及国家业务平台。
时间回到2012年7月,大清河北支的拒马河流域发生洪灾,水文站院内冲进洪水。王兴伟冲锋在先,冒着巨大危险观测水情变化,使用电波流速仪与转子式流速仪抢测洪峰,并设置临时水尺桩观测水位。他发扬水文人不怕苦不怕累,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的精神,完整测得整个洪水过程,为上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013年4月,王兴伟被任命为落宝滩水文站负责人后,感到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他制定了落宝滩站新的操作手册、测洪方案等一系列业务规范。
2023年7月海河流域特大洪水,对他来说是又一个挑战。落宝滩水文站位于南、北拒马河分岔口,向外道路有3条,一条通往石亭镇的南拒马河落宝滩大桥,主要测量断面;一条通往北京张坊镇的北拒马河张坊大桥,这是水文站的巡测断面;通往满金峪后山的满金峪桥又是临时应急断面。
落宝滩被洪水包裹着。一旦降雨,倾盆而下、天地一线,最大降水时,眼前白茫茫一片,看不到雨滴,只听到雨水敲打玻璃的噼啪声音。工作人员穿着雨衣查看水位时,感觉就是雹子在身上捶打。
到了7月31日,省防汛水文测报将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早晨,水位加速上涨,导致供电电杆被冲,电力中断,水文站立即启动发电机供电;基本断面被深度冲刷,测船缆道设施、视频线路、自记水位井等被冲毁。
在基本断面被冲刷后,报讯线需要重新修订。洪水就是命令,王兴伟紧急调整测洪方案,采用基本水尺上300米的满金峪桥临时断面施测。他还直立桥上手持仪器,面对上游洪水的压迫感,大树撞击桥墩产生的共振测量,桥在颤抖、人在颤抖,心也在颤抖。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平安的期待,终于在3小时后,新的报汛线修订成功。当人撤离后一个小时,临时断面的大桥被冲毁。
当时,他们接到涞水县抗旱防汛指挥部通知,要求落宝滩村群众当天21时前撤离完毕,封路断交。21时后,落宝滩村形成孤滩,但他和同事们的身影仍在雨中奔跑测流、向上级拍发水情信息。
在热爱水文事业的同时,王兴伟还热心公益事业。2005年,他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位爱心志愿者,协助这位爱心人士创办了涞水公益群。20年来,他坚持组织爱心活动,走遍涞水的山山水水,帮扶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
这些年,王兴伟先后获得河北省水文系统“最美观测员”、“目标管理先进个人”和市总工会“能工巧匠”、第三届“保定工匠”等多项荣誉。
至今,他多次参加保定及全省水文资料整编、会审等技术工作,对青年职工进行培训工作,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自主研制的折叠型水文水资源勘测装置在全市基层水文站点推广应用。
通过真诚求教和不断实践,王兴伟经受住凿冰测流的彻骨严寒,夏日洪流的汗流浃背,从一个入职青年成为高技术水平的职业水文工作者,在用一组组数据诉说工作中的兢兢业业。